不一定。在某些環境下,內向型領導要比外向型更高效,關鍵在于其下屬的類型。
傳統觀念總是認為領導者都是那些積極表現、勇于發言、善于發號施令、制訂計劃的人,通常在人群中處于最主導的地位。事實未必如此。沃頓商學院管理學教授亞當·格蘭特與兩位同事近期就領導力和群體動力學發表了最新研究,對最高效的領導者往往是外向的人這一傳統假設提出了質疑。
事實上,在某些環境下,內向型領導者要比外向型的更加高效,關鍵在于被領導的人。格蘭特在與哈佛商學院的弗蘭切斯卡·吉諾以及北卡羅來納大學克南-弗拉格勒商學院的大衛·霍夫曼在共同撰寫的研究報告中提出這一論點。這份報告題為“對外向型領導者的挑戰:員工主動性的作用”(Reversing the Extraverted Leadership Advantage: The Role of Employee Proactivity)。
這份報告指出,外向型領導的風格意味著他們能成為注意力的中心——開朗、決斷、大膽、能言善辯并有能力占據主導地位。這種領導者能提供明確的權力結構和發展方向。但是如果這些領導者所管理的員工同樣具有良好的主動性并勇于發言,就有可能產生摩擦。而把這種類型的員工與內向型領導組合起來,就可以通往成功。
這一結論對任何想要改善領導風格的領導者而言,都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綜觀當下流行的領導力研究報告,外向的性格總是一致被看作成為高效領導者的最重要因素。”格蘭特表示:“但我認為這種觀點并不完善。在某些情況下,內向型領導者可能比外向型更為有效,而傳統觀點并沒有涉及這一領域。”
格蘭特和他的研究伙伴試圖以某種容易跟蹤生產力和團隊效率的經營業務為對象,就上述問題進行觀察分析。他們選取了比薩外送連鎖店。
研究人員從一家美國全國型比薩外送公司獲取了數據。他們向130家門店發出了問卷調查,其中57家門店反饋了完整的信息,這些反饋來自57位門店經理和374位員工。在問卷中,領導者需對自己的外向程度進行評分——言辭、決斷力、開朗的性格和主導力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引導注意力;而員工則需對自己在門店工作中的主動行為進行評分,例如積極改善流程、糾正不良行為、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及發表對工作問題的意見。
格蘭特和他的研究伙伴發現,領導者及其員工呈現出一種直接簡單的反向關系:如果員工主動性高,內向型管理人員就能夠帶領他們創造更高的盈利;如果員工不是那么積極主動,那么外向型管理人員則更能夠帶領他們創造高盈利。“在動態且不確定的經濟中,這種員工主動的行為尤其重要,但由于外向型領導者本身就容易成為注意力的中心,因此員工太過主動反而可能令他們遭受威脅,”格蘭特表示:“相反,內向型領導者更傾向于認真聽取建議,并支持員工發揮主觀能動性。”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