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投資家的體驗是怎樣的?
對于創業投資行業,我仍會以憤世嫉俗的創業者眼光去看待。在我的經驗中,這一行業中的許多人仍是在思考“我的CEO”或“我的公司”,似乎他們只是棋盤上的棋子。我曾聽到很多創業投資家說:“是的,我告訴這家公司應當這樣做,但他們不聽。管理團隊并不足夠強大,這是我們難以成功的原因。”這往往被當作失敗的理由。
我也經常聽到成功的消息。創業投資家會說:“是的,我積極參與到這家公司中。我們的建議幫助他們瞄準正確的市場,招聘到正確的團隊,打造了正確的產品。”有一些人也會相信這樣的說法。這樣的態度來自于咨詢行業,在這一行業中人們都會記住“創造新的戰略”,同時否認對失敗的建議負有責任。
現實情況是,大部分成功和失敗都來自于創業者,其結果也將由創業者承受。創業投資家對于某款產品成功或失敗的感覺并不會非常強烈,這是由于他們往往會投資多個產品。
不過,也有一些優秀的創業投資家將創業者視作客戶,他們也清楚顧問和資金提供者能夠施加什么樣的影響。
我們喜歡我們的工作,喜歡與創業者合作。如果總是抱怨我們的工作,那么我們只是長不大的小孩。我們獲得了優厚的報酬,能夠花時間在那些希望改變世界的聰明人身上。我們控制我們的時間、出差活動,以及投資領域。我們隨著你的起伏而起伏,但是我們的高峰和低谷并不會和你一樣明顯。
為何大部分創業投資家私下嫉妒創業者?
當我第一次考慮離開Salesforce,成為一名創業投資家時,我打電話給我從事創業投資的朋友,詢問他們的意見。放棄一個成功互聯網公司的高管職位是艱難的決定。幾乎所有人都說:“你瘋了嗎?如果你離開,要重新創業嗎?不要進入創業投資行業。”
他們身處我最希望進入的行業之一,但是他們卻讓我不要這樣做。我感到困惑。當時是2007年,早已過了互聯網行業發展最快的時期,并進入了Web2.0時代。此時距離社交網絡的盈利還有很遠,這一行業中的許多人感到沮喪。
我發現,許多創業投資家私下里希望成為創業者,他們嫉妒創業者。如果你1995年成為一家創業投資公司的合伙人,并在1997年至1999年進行了大筆投資,你會覺得非常成功。正如KPCB合伙人約翰·多艾爾(John Doerr)所說,這是“歷史上最龐大的、合法的財富創造過程”。
我還記得《紐約時報》曾經刊登了一篇有趣的文章。文章稱哈佛MBA畢業生最理想的工作是投資銀行。在這一行業,你可以佩戴勞力士手表,在紐約的高級餐廳中品嘗每瓶200美元的美酒,并前往度假勝地Hamptons度假。
然而在突然之間,創業投資家和互聯網行業的先驅開始購買百達翡麗手表,品嘗每瓶1000美元的美酒,預訂最好的飯店,并乘坐私人飛機旅行。當時,所有的投資銀行家都希望進入創業投資行業,而許多人也這么做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