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移動有多熱,2個例子,一個當然是大家天天能看到的李開復,號稱被騰訊推廣到1000萬粉了,創新工場這個看似孵化器、實質投資+孵化的‘怪胎’(國內怪,國外不怪)。大家認為創新工場開了多少個項目?我聽朋友說到的數字是108個!(打麻將么?)一個孵化器就能立項如此多,可見,這是多么創意迸發的領域,但同樣的108不代表108都做完,李開復也說過,創新工場也關閉了一些前景不看好的項目。今年,豌豆夾也成了第一個離開工場拿到融資的項目。
而另一個案例則是雷軍的小米科技,融資3500萬美元,號稱直奔OS操作系統而去,小米現在所做的小米分享、小米讀書品質也不低。而雷軍的另一個投資項目是android的ROM,刷機同樣能有模式,這好比是智能機平臺的斯凱模式。
從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到,錢、項目數量在移動互聯網領域是很夸張的級別。
悲慘現實
如果創業者以國內市場為主來做移動開發,我可以告訴你,如果做應用、游戲,照葫蘆畫瓢學國外的android/iphone開發者,你可能會血本無歸。原因出在商業模式的水土不服。
不要認為智能機就是什么高端的模式,ios/android牛在統一的生態環境和標準,在幾個核心點上做了規范化的處理,比如store、支付、用戶體驗、SDK、適配等,在統一的標準下,apple和google通過資本手段可以圈到全球的開發者加入。
中國有apple、google、facebook、nokia這樣的全球號召力的品牌么?無。所以你指望哪家公司揭竿而起,大家跟我混一定發財,那基本很難。騰訊也許有用戶的影響力,以往的經驗表明,他不會給開發者分多少錢。指望移動運營商?他們的模式以前就是指望下線的SP、CP,要轉型他自己先要理順關系戶,再在store上確定利益分配。
store的模式是以中國式的商業模式存在于中國市場,而CP、SP其實就是如今的開發者的定位、只是他們多了個職能,自己去開拓用戶。
所以,在這里提醒開發者的是,不要認為自己戴上了ios開發者,android開發者的帽子,就有多么高端了,開發者的高端建立在對中國的移動市場上的不了解上,一個愣頭青的開發者并不知道延續這么多年的手機利益鏈條上,哪部分的錢能夠屬于你,在你明白之前,你的團隊也許已經被折騰死了。
如果你單純而又渴望像哪些國外ios開發者那樣成功,那么建議你直接做海外,在國內這些紛雜的利益鏈條還沒落定之前,在國內玩的結果我看只會是徒勞。
如果你堅持要趟這個渾水,還有錢可燒,ok,繼續往下看。
國內哪些可做 哪些不可做
這個能干的和不能干的不是絕對的。去年12月,去參加android大會,當時回來在微博上發了一條說到,整個移動領域的大局還在搞基礎建設的階段,store、支付、下載、廣告、社區、SNS、媒體、開發工具、運營商收費機制、等等就是基礎建設,這些就好比一個街區的水電煤工程,沒有他們的存在,這個移動產業生態就是不完善的。
在這個時間點,任何沖進去企圖馬上賺錢的開發者都會遭到慘敗的結果,無論你是做游戲還是做應用。你做了收不到錢,因為智能機這個價值鏈還沒有建設好。除非你走傳統的SP/CP模式,在這個新的商業模型定型、或者局部生態通過7大互聯網巨頭蠻干、運營商和手機商硬拼的方式實現之前,在國內追求回報是賊不靠譜的一件事。
那么帶來的問題就是,開發者能不能去做這些基礎工程,搞筆投資先燒著?
這個可以有。但要明白,基礎工程,往往是平臺級的定位,平臺級的定位,每一個巨頭都會打自己的算盤,你作為創業者,是跟他們現在拼命還是將來拼命?創業者的牌是有限的,而這些傳統互聯網巨頭手上看的到的、看不到的牌都比你多。所以要么你掛靠人家下面,拿他們的錢去燒平臺級的模式。要么你就玩拼爹游戲,消耗戰,看誰錢多和能力強,但這樣各位需要的不是小錢。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