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和應用如何生存?
1海外市場
出于短期生存活命的考慮,一次性收錢的單機模式游戲,建議還是做海外,通過appstore返銷國內收美金。
2差異化移動化
而應用各位還是要多想想哪些是手機特有的需求,而不是延伸自PC端的需求,比如LBS這種只有手機才可能使用的功能,跟PC應用有一些差異化。這樣,將來當傳統互聯網企業延伸至手機平臺的時,才不會限入被動挨打的局面,到時候人家只有用戶增長,而各位只有用戶流失,所以不要慶幸現在我裝機、下載了多少了,如果各位不能從這些數字中獲得收益,那么將來的結局會很慘。
3延伸線下模式
把應用的商業模式做的復雜一點,模式一復雜,那么對手抄襲和復制需要的時間就會增加。可以看到一個現象,為什么房地產是一個高度本地化的行業,即使任志強、潘石屹在微博吹的多牛,他們不代表出了北京就吃得開。結合線下模式所創造的價值是很難被替代的。
4作品系列化、精品化、形成品牌效應
干一票就換個題材,這其實是沒有延續性的模式,如果你指望3、5年后是以一個公司存在在市場上,而不是個體戶,那么建議你認真考慮下,如何把某一類題材的應用或者游戲做精做專,最好手上有響當當的產品品牌和IP,俗話說:寧做雞頭、不做鳳尾。在store上成為長尾的一部分,那么你已經離失敗不遠了,必須找到總榜/或細分題材排名靠前的位置才有活路。
看到小鳥、POPCAP等做的什么事?一個游戲做N+1次,各種季節版,各種平臺版,對開發者而言略顯單調,但有效。
5模式的創新
無論是把應用/游戲網絡化,還是延伸模式做創新,都是要找到跟國外開發者不同的商業模式。在目前iphone用戶到手先越獄、android用戶到處找破解的現實之下,沒有模式的創新,是在國內很難立足的。這個模式SP/CP想了多少年才搞清大家之間的利益關系。而如今,智能機平臺這個模式的探索才剛剛開始。但一句話,看不懂就存在著巨大的機會。看懂了還輪得到創業者么?對不?
需要提醒的情況海外開發者涌入中國
目前看得到的比如九城openfeint、DeNA、包括前幾日Gree跟騰訊的合作,或者未來可能出現其他巨頭大批量引入國外產品到中國的情況,極有可能出現。如果各位寄希望于依靠瘋投的錢來圈養團隊,窩在國內不去國外鍛煉。那么遲早面臨的情況是,在家門口跟海外開發者的產品近距離PK。
所以,適當的出口轉內銷,是必須的,在前線跟iOS和android的開發者搏殺,才能煉就自身的能力。移動互聯網,比PC平臺,更加的全球化,要阻擋海外應用和游戲入境,比阻擋WOW更新更難。
寫了不少,可能細枝末節的還不夠深入,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回帖大家探討一二,一起分析移動領域。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