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拋開這些硬性的經營矛盾,一些軟性的文化沖突也是導致雙方不歡而散的動因。
比如,寶潔對經銷商要求嚴格,各項規范也充分細化,但在執行過程中卻往往走樣。2010年春節,因為考慮到公司效益不好,萬吉公司本不打算組織員工吃團年飯。這本只是一樁小事。但寶潔派駐的客戶代表卻坐不住了,義正言辭地要求必須吃。最后,飯是吃了,和氣也傷了。
還有一次,玉蘭油產品在徐州的銷售勢頭抬升,萬吉公司向寶潔總部申請禮盒紙袋,以便國慶期間搞活動促銷。可就是這么一個紙袋,不知反復爭取了多少次,最后就是沒下得來。“為什么?年輕人多了,急功近利的人多了。”
2010年1月,萬吉公司開始出現虧損,2月依舊虧損,一直到2010年9月,情況照樣沒有改觀。
2010年10月11日,萬吉公司負責人終于決定斷臂求生,隨即致電寶潔華東區銷售總監,決定放棄寶潔生意。
事實上,自萬吉提出中止合作的那一刻起,寶潔便已開始火速尋找新的分銷商了。
2010年11月,一家名為合浩商貿的公司宣告成立。其董事長來自寶潔在義烏地區的一個分銷商公司。換言之,寶潔緊急從其他省份空降了一位分銷商。寶潔的用意不言自明:防止市場波動,迅速消除分銷商更迭所產生的后遺癥。
這舉動倒無可非議。只是,在幾方交接過程中,萬吉公司與老東家乃至新的分銷商之間,配合并不融洽。
比如人員,萬吉公司不少人被“安置”到了新分銷商公司,誰知過去之后發現,待遇并不像對方最初承諾的那樣美好,環境也不如想象中那么自然。更讓劉學生感到不解的是,幾名剛剛過去的工作人員不久便被辭了回來,理由是——這幾個人是劉的親戚。
至于庫存,當初為了平穩過渡不再額外引發矛盾,萬吉又從寶潔購進100多萬元的貨品,但如今貨品要過渡給新經銷商,對方卻并不愿意接受。對方的理由也可以理解,“接了以后,他的庫存要增加,倉儲租金誰來付?此外,我們的貨并不包括在他們向寶潔承諾的銷售任務里,加上貨品結構不一定合理。這怎么看都像塊燙手的山芋。”
如此一來,萬吉開始著急了。因為日化用品都是有保質期的,時間拖得越久,解決難度越大。事實上,更難解決的還有對賬問題——這已經拖得夠久的了。
近年來,由于寶潔將重心放在銷售目標提速上,遠遠忽略了對后臺服務的跟蹤支持,諸如促銷、物料等費用長期由分銷商墊付,代墊費用最終如雪球般越滾越大。就萬吉公司而言,到目前為止,寶潔拖欠萬吉公司墊付費用已達數百萬元。最長的款項竟然在一年以上。
“2003年,萬吉剛開始運營的時候,流動資金是200萬元,現在我們的流動資金要在800萬元以上,再加上這么多代墊費用,150多號人的公司自然難以維持啊!”
除此之外,在雙方解除合作關系后,寶潔起初只承諾核對2010年7月份以前的費用。“核對截止時間雙方可以商量,但關鍵是要雙方坐下來對啊。”劉學生稱,到2010年12月份,寶潔廠方人員只來過徐州一趟,賬目也只對了五分之一。然后就杳無音訊了。
“大公司流程復雜,銷售、財務、法務層層審批,這可以理解。但分銷商掙的都是血汗錢,心里急啊。”
靜水深流。事實上,徐州萬吉與寶潔之間的恩怨糾結,同樣也引起了其他分銷商的內心震動。采訪中,很多分銷商雖然不愿直接站出來要求“減負”,但大家都在觀望事件的處理結果。這也是寶潔公司對此次事件態度審慎、力求低調處理的原因所在。
“我們就是第一個喊出聲音的人,第一個喊痛的人。實際上很多分銷商跟我們都有同感,但大家對大公司都抱有不同程度的幻想,總希望它有一天能改變過來。寶潔的高層他們也想做好,但往往到了下面執行就走樣了。現在市場競爭激烈,但不能不擇手段對未來透支。這不是一種良性的生意。”
未了句
截至記者發稿,徐州萬吉同寶潔公司的糾紛仍處于僵持狀態。
萬吉公司要求盡快對賬,并一次性解決問題;寶潔的分銷商渠道主管又聲稱,萬吉公司尚有貨款未完全結清……
當記者致電寶潔徐州地區的區域經理徐先生時,他表示具體情況需向寶潔公關部聯系。
原本唇齒相依的廠商關系驟然冷卻。分合之間,品牌商多年來為輔助分銷商成長所做的硬性軟性投入蕩然無存,分銷商昔日為老東家開疆辟土的過往功勛也如風逝去。而這背后不得不提的,是中國日化產業的大變局。
在經歷了多年起落后,本土日化品牌正在頑強復蘇,其在不同產品線給寶潔等外資巨頭造成了巨大壓力。
比如洗滌產品線。繼2009年銷售額首次沖破百億元后,廣東立白集團2010年的銷售額已達120億元,盡管與年銷售額600億元的寶潔(中國)尚有距離,但立白目前的經銷商已達到了1600多家,最恐怖的一點是,其占領了中國最難突破、最為復雜也是外資品牌最望塵莫及的三至五線市場。
未來的日化主戰場將在三至五線市場,誰能贏得這塊增長誰便能不戰而屈人之兵,這在日化行業已是共識。只是,在沖擊低線市場的實戰中,原本高高在上的跨國巨頭們多少有些水土不服。
以寶潔為例,自其進入中國市場以來,曾連續四次發動“低線”俯沖。價格上,飄柔洗發水在2003年前已做過兩次調整,每次降幅均達到20%,諸如“9.9元飄柔”也確實貼近低線市場的消費能力。殊不知,恰在此時,一些“假冒不偽劣”的高仿產品又開始屢禁不止,非但影響了寶潔的正常銷售,還擾亂了市場價格。
“現在的寶潔產品除了飄柔、海飛絲這些主打品牌,其他品牌在低線市場的知名度并不高。”有業內人士指出,“這一方面是因為寶潔這樣的跨國公司,在終端分銷的靈活性和彈性不夠。另一方面,渠道利潤相對較小,如果賣寶潔不掙錢,只是當搬運工,經銷商們當然不樂意。”
“當然,中國的經銷商也在成長,有的經銷商不太會在乎眼前利潤,目光長遠一些。”
事實上,如果不是現實太過殘酷,經銷商們是不會站出來叫板寶潔的,即便在記者采訪過程中,萬吉商貿同樣也是三緘其口,閃爍其詞。只是望著人去樓空的辦公室,想著久久未有結果的廠商糾紛,作為萬吉公司唯一留守人員的劉學生,多少有些凄迷,有些憤懣,有些抱憾,有些無助……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