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已持續多年,外貿“保就業”功能越來越弱 東南沿海制造業“用工荒”多年前就已出現,而現在隨著一些制造業的內遷,“用工荒”已經從沿海地區向中西部傳統的勞動力輸出大省蔓延,出現了中西部與東部爭搶農民工的現象。 **********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加工外貿企業對廉價勞動力有著高度依賴性,但同時也受制于此,同質化競爭、缺乏技術含量導致的極低利潤率,令其必須壓低工人薪酬。但近年來隨著通脹加劇,生活成本不斷攀升,工人對薪資要求有了更高的預期,且新生代農民工不像他們的父輩們那樣,甘于默默承受藍領血汗工廠的壓榨,他們對于工作有著較高的待遇要求以及多重選擇,外貿企業低工資并不具備吸引力。
河北農林科學院副院長王海波認為,“用工荒實質上反映了我們的人民開始‘貴’起來,而企業卻依然處在‘賤’的狀態。”
加工貿易所產生的順差,其真實收益是大打折扣的。出口補貼是在補貼國外消費者,同時降低了國內福利 補貼代工外貿企業其實是在補貼國外消費者 **********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2010年我國出口企業平均利潤率僅為1.47%,不少出口企業僅靠政府補貼存活。出口補貼是指政府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對出口產品提供財政資助、收入或價格支持等優惠待遇,單方面降低出口產品的生產成本,讓許多不具生存能力的外貿加工企業得以生存。
但是這種人為降低出口產品成本,令維持低價優勢的做法,其實是在補貼國外的消費者。2009年經濟危機期間,我國出口補貼高達6480億元,這就相當于中國政府補貼外國消費者6480億元。所以才會出現,國外的中國制造產品,在同等質量的前提下價格會比中國國內的產品價格還低10%-20%的現象。曾供職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現任中國國際金融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的哈繼銘博士坦言:“中國的出口是在‘補貼’全球”。 **********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出口補貼會降低本國福利,不如直接補貼本國消費者 當政府提供出口補貼時,被補貼的產品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上的會形成不同價格。同一種產品,只有出口產品可以獲得補貼,而在國內市場上出售的產品不享受此項優惠,這無形種損害了國內消費者的利益。有研究表明,出口補貼對于出口國來說,會造成其福利水平的下降,其中貿易大國福利損失要比貿易小國更大。 **********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數據顯示,中國商品出口總額的60%為外商投資,政策優惠和廉價的生產要素,都極大地補貼了外資企業的出口,施惠于外資企業,不利于國內企業和工人。 **********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與其補貼出口產品,不如轉而補貼國內居民消費。這不僅刺激國內居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支出,從而使得原來依靠國外市場的部分企業和商品轉而在國內市場銷售,從根本上看也有利于增加國內居民的社會福利。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