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要每個星期到店里走一趟,盤盤帳。因為店小,帳目很簡單,無非是進貨、出貨。進貨,就是這個星期買了多少錢的面粉、買了多少錢的牛肉、蔬菜;出貨,就是這個星期消耗了多少面粉,消耗了多少錢的牛肉、蔬菜;賣了多少錢,將中間差價一算,刨除房租、水電、稅費及人員工資,就是他賺的錢。既省心省力,又不花時間。類似這樣的項目,非常適合想創業的上班族。關鍵是你要開動腦筋,時刻留心,四處留心。另外,就是該下手時就下手,不能猶猶豫豫。大家都在找機會,機會來了你不下手,一眨眼機會可能就被別人逮跑了。
前不久,有臺灣機構調查上班族最熱衷的創業項目,一共有10個,分別是:擺地攤賣服裝飾品,占20.81%;炸雞排、咸酥雞等小吃攤,占18.78%;咖啡店占16.63%;網絡上開設店鋪,占15.54%;便利商店,占15.32%;飲料冰品店,占14.15%;連鎖加盟餐飲,占13.11%;語言補習班,占11.96%;升學補習班,占11.62%;瘦身美容用品或服務,占11.22%。這10個項目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投資較少,另一個特點是管理相對簡單,不需要創業者長年累月、耗時費力地盯在那里。
措施五:做一個好的產品代理也不錯。
現在翻開報紙、雜志,到處是尋找產品代理的廣告。有些人對此類廣告抱著本能的排斥心理,以為都是騙子,其實并非如此。這里同樣隱藏著一座座金山,關鍵是你要有眼光。選擇產品代理,最重要的是看清代理產品的發展前景。成熟的產品是不需要滿世界打廣告來尋找代理的,不打廣告也會有許多代理人找上門來。打廣告招代理的產品,一般都是尚處于市場拓展階段的新產品,因而如何判明產品的市場前景,也就是產品之于代理商的“錢”景,是一門學問。
這里有幾條原則可供參考:
其一,就是盡量不做大公司和成熟產品的代理,因為這類產品一般市場穩定,但利潤空間小,條件苛刻,非實力雄厚者不能承受,上班族更難以問津。
其二,選擇產品,必須是真材實料的,必須是正規企業生產的,最好經相關部門認證的有合法手續的產品。其中是否存在市場,可由其產品的功能和廣告支持力度來判斷。
其三,產品的獨特性與進入門檻要高。有些產品很好,但太容易仿造,結果市場一打開,跟風者一哄而上,市場很快又垮掉,這時候最吃苦的除了廠家,就是代理商,這樣的例子我們見過很多。產品的獨特性如何,是否容易仿造,可以根據產品原材料的來源是否珍稀、獨有,產品的技術含量等等來判斷。
其四,最好直接與生產廠家接觸,而不要做二手甚至三手的代理商,除非生產廠家有特殊要求。如果打算做二手、三手代理商,那么,一要考慮上級代理商留給你的利潤空間是否足夠,二要考慮上級代理商的人品與信譽,三要考慮上級代理商與生產廠家的關系。上級代理商人品不好,信譽不佳,很可能在你打開市場局面后將你丟掉,以便獨食其利;上級代理商與生產廠家關系不好,廠家炒掉上級代理商,也很可能會使你前功盡棄?傊,在這個問題上,要抱一種“害人之心不要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的態度。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