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難題持續了兩年:永輝超市在重慶最開始的5家店,有3家店在地下一層或二層。
簽好店面后,生鮮事業部的人先行。今任生鮮事業部總經理助理的林建華,當時也是赴山城的人之一,那時他在全國走南闖北采購生鮮貨品,能適應重慶的食物和氣候。其他同去的人都不行,全都生病了。
2004年10月,觀音橋正式開業。開業之初,當地一些人看到永輝超市在這樣不理想的地方,做起了面積超過5000平米的賣場,給出了“瘋子永輝”的綽號。但度過最初的艱難后,這家店活下來了。2007年,觀音橋店的營業收入過億元。
永輝超市在重慶的擴張很謹慎。2004年就開了這么一個店,2005年開了2個,2006年又只開1個。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摸索重慶人的飲食習慣,了解后再采購在重慶最適銷的產品。
林建華細數起重慶人的飲食習慣:“重慶人都吃花椒,一個三口之家,平均一個月要吃掉2斤花椒。花椒別人賣二十七八塊,我們就賣十多塊一斤,很多人來永輝超市一次性買5斤10斤花椒,這就帶動了其他商品的銷售。重慶人很喜歡南瓜,這里一個大店一天能賣掉十幾噸南瓜,比福州所有店一個月的量還多。”
隨后兩年,永輝超市加快了在重慶開店的節奏。2008年,它已經躋身重慶零售業三強。那兩年間,永輝超市也在福建省其他城市慢慢開店,2008年年底,公司總營業收入為56億。
全國版圖初現
2008年末,永輝超市在重慶已經站穩腳跟,這一回擺在創業團隊面前的選擇是:成都或者北京。張軒松延續了上一次選重慶的邏輯,他認為重慶擴張到成都,跟從福州擴張到廈門、泉州類似,而他需要一個新區域,也是競爭更激烈的區域,來弄明白一回事 永輝是只能在福建和重慶成功,還是在全國都受歡迎?
最開初依然是不理想的店面:六里橋店和魯谷店。后者在四環以后,面積有1萬多平米,空了兩年都沒人租。簽約后先行的,不止是生鮮部門的人,還有專門的拓展部。以后永輝超市每簽約一個新城市的門店,都會讓拓展部去當地農貿市場調研,弄明白當地人的飲食習慣,再由生鮮采購按需采購。
魯谷店于2009年6月成立,不攤銷北京總部管理費用的話,當年就實現盈利。永輝超市一招生鮮吃透福建和重慶,這一招北京市民也受用。截止發稿時,永輝超市在北京已經開出10家門店,另有10家已簽約的門店在籌建。
2010年永輝擴張到安徽省、貴陽市,2011年,天津、南京、鄭州店和石家莊店先后開業。再下一步就是進軍東北。
張軒松Cye坦承,開始有人說“永輝擴張太快太激進。”對此,他辯解:“其實我們擴張是很謹慎的。我在福建、重慶做到領先,才在北京擴張,一開始也就做兩家店。現在北京也算站穩腳跟了,我已經有三個截然不同的區域做得不錯,它們形成一個三角形,安徽、河南、河北在中間,可以說我很有把握做好。”
這兩年飛速擴張,得益于去年末登陸A股,永輝超市凈募資25億多,其中約16億用于開設新門店。這可以再撬動32億銀行融資,以平均開一個店花2000萬計,這筆錢能新開240家門店。
上市后知名度上升,加上之前品牌的積累,永輝超市也開始跟萬科、萬達、龍湖等全國性地產商達成戰略聯盟,地產商在出租物業時,也會將永輝列入首選名單。這樣,永輝超市可以批量拿到不錯的店面,省掉一家店一家店談的麻煩,還能降低門店選址的風險。永輝超市今年上半年簽約32個門店,平均面積為1.3萬平米。公司高層告訴記者:“這些門店,無論從面積還是位置,都比以前的更為理想。我們以后在新區域主要做大賣場(面積超過1萬平米)業態。”
2010年,永輝超市的營業額是123億,加上這一收入水平是在三個區域獲得的,現在陸續有快消品供應商,將永輝超市列為全國供應商,這意味永輝超市會有越來越多的快消品拿的是全國采購價。
諸多因素疊加的結果是,2011年上半年,永輝營業收入為80億,同比增長43%;營業利潤2.70億,同比增長95%。一個規模超百億的企業,在上市后仍然能保持營業利潤翻倍的增長,在A股可以說極為少見。
但張軒松認為,永輝目前只能說“全國擴張的趨勢非常清晰,要明年這個時候,我們才可以說永輝是一個全國性的超市。”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