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重困難中的堅韌
海外的華人創業者被德魯克認為是新興的超級經濟力量。創業不易,異鄉創業更難,因為創業需要不少的社會資源,海外華人創業者艱辛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很難能融入當地主流社會。創辦了Future Labs和WebEx的朱敏剛到美國時就住在校外,即便打工也尋找能與美國人更多接觸的工作,為更多了解美國文化和思維。
創業者面臨的最大的不確定性就是如何獲取創業和維持企業的繼續生存資金。國務院僑辦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廈門大學教授莊國土告訴記者,在早期缺乏現代銀行與大型信貸組織支持的情況下,華人主要是通過親戚、朋友等關系網來獲取支持。不過美國硅谷著名華人創辦的專業社團華源科技協會,也在為硅谷創業公司提供與風險投資人、成功創業家接觸和交流的平臺,這無疑增加了海外華人在困境中的創業機會。
在異鄉發展企業,雖然中國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吃苦耐勞,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愿意付出比別人更多的辛苦和努力,但在持續經營過程中也在不同程度上經受過危機的考驗。傳統家族企業的特色讓這些企業走向成功,有時也會由于創業者技術出身缺乏管理技能、繼承人的問題、不可預見的外部環境的變化,讓公司走向破產。饒志民認為,王安的公司最后走向失敗,就是因為權謀管理與接班人危機。德魯克也在上述表示,中國海外華人企業要發展,比如要讓“陌生人”參與進來。
華人創業者還遇到的是意想不到的政策方面的風險。由于一些國家出于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緒,下令禁止華人經營某些行業,東南亞國家的優秀華商有時還會受到當地人的敵視和不理智行為!半m然現在這種明顯的排華行為少見了,但在某些領域的歧視現象也依然存在。”莊國土認為。
為融入主流社會,早年,像王永慶、林紹良這些成功創業者,常常主動與一些社會名流,包括政治家、經濟學家和德高望重的社會人士,保持密切的聯系。王永慶曾經說道,這不僅是一種精神的需要,也有助于把握社會經濟趨勢,發現商業機會,同時,也逐漸為企業建立了一個保護性的公共關系網絡,以防各種不測事件的影響。
海外創業的各種艱難,也曾讓不少創業者有過放棄的念頭。8coupons創始人苑文璽建議,如果有好的創意和模式,一定要堅持下去。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