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格林豪泰酒店管理集團起訴江蘇鹽城市“格林之家商務酒店”,認為其侵害了格林豪泰的注冊商標專用權,最終法院依法判決格林豪泰酒店勝訴。但酒店業內人士指出,由于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中國地域遼闊造成品牌方企業維權成本高等原因,目前發展方興未艾、品牌聲譽日盛的連鎖酒店集團今后將面臨漫長而艱巨的品牌保衛戰。
格林豪泰并非個案。事實上,連鎖酒店品牌“被山寨”的現象可謂屢見不鮮,星程、如家、漢庭等知名連鎖品牌均有相似遭遇。
比如,在網站上你只要鍵入“如家”,馬上會出現眾多的“如家旅館”、“如家客棧”等,而當你撥通其電話時,才明白此“如家”非彼“如家”,不過是名字相同罷了。在北方某小城市,“山寨如家”酒店裝修風格和條件設施與如家差不多,極易迷惑人,但一經下榻入住,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其是假冒。星程酒店集團也在蘇州地區發現過“星程快捷酒店”,但經查證這家酒店并未加盟過星程品牌。
星程酒店集團CEO邵兵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對此現狀表示很無奈:連鎖酒店被山寨侵權折射出不少行業問題,其中之一就是維權難。
法律專家指出,山寨方對品牌方必須在商標和圖形標識方面有相同或相似之處,且從事同業、存在競爭關系,山寨方通過混淆公眾視聽以獲利,品牌方才可以依法追究對方法律責任,要求賠償及停止侵害行為。但是,山寨酒店往往地處異地,尤其是不發達區域,給取證調查帶來不便和高昂成本。另外,商標注冊有屬地原則,如果山寨酒店在當地也搶注了相同的公司名和商標,真正的品牌擁有方對此也只能徒呼奈何。
邵兵表示,星程就曾遭遇此類事件,從發現、取證、發律師函警告到訴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投入不少的時間、人力和經濟成本,每項環節都有可能遇阻而被迫中止。
酒店業專家反映,此類侵權糾紛是連鎖業普遍的問題:服務業進入門檻低,連鎖酒店投資熱從經濟型酒店市場逐步蔓延至中檔酒店市場,領頭品牌易被“傍大款”、遭“真李鬼”,在知名品牌尚未覆蓋的三四線城市更易頻發。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連鎖酒店在各地發展加盟店過程中也易造就另一種“偽山寨”。一部分與品牌方未能最終達成合作、或者提前中止合作協議的單體酒店往往成為“偽山寨”的重災區。比如,原本安裝的CYE品牌酒店招牌、印有品牌LOGO的客用品難以短期內被執行取消,而冗長的交涉時間、昂貴的異地執行成本和訴訟費用等都讓品牌方備感無奈,他們呼吁國家出臺更有效的行業法規來遏制此類侵權風氣的蔓延。
邵兵同時表示:“被山寨也可能是喜報,印證了品牌的價值,折射出酒店業品牌化趨勢。”
他說,目前中檔酒店市場正處于崛起時代,尚未形成成熟的品牌化、連鎖化格局。作為國內最大的中檔酒店集團,星程被山寨從某種程度上而言說明了星程的品牌價值獲得了市場越來越多的認可,同時也表明中檔酒店市場品牌化是大勢所趨,凸現了三四星級單體酒店經營不善、盈收堪憂的問題,正是因為受到高低端連鎖品牌的市場擠壓才急于搭上中檔品牌的順風車。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