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質論價”還是“壟斷經營”
對于奶農反映鮮奶收購價過低的問題,完達山股份有限公司雙鴨山奶站負責人李鐵沒有否認。他認為,這是公司堅持“按質論價”的結果:完達山在雙鴨山市收購生鮮乳時執行三個不同標準,即集中榨奶的生鮮乳為每公斤3.1元,制冷罐儲存的每公斤2.94元,散收奶為每公斤2.80元。雙鴨山地區的奶戶大多屬于散戶,因此執行的鮮奶收購價相對較低。“在價格上有區分是為了引導奶戶向更規范更集中的生鮮乳采集、儲存方式轉變。”李鐵說。
關于拖欠奶資問題,李鐵表示,由于乳制品市場競爭激烈,企業面臨著較大的銷售回款壓力,雖然按規定應該每月一結賬,但是奶資打入奶戶卡中的時間確實有延遲,“(拖欠)三個月的情況是有的”。但他同時強調,完達山在當地收奶多年,一向是有信譽的。
對于完達山方面的說法,奶農們并不認同。他們說,生鮮乳收購價格這樣低并且奶資被拖欠,完達山又不投資設立集中榨奶站或制冷罐儲存設施,這讓他們只能被迫接受現狀,原因就在于當地的生鮮乳收購被完達山壟斷,“只此一家”。
有多年奶牛養殖經驗的秦萬春向記者表示,由于附近沒有制冷罐等儲存設備,奶戶頭一天傍晚擠的奶只能在自家鐵桶里存放十多個小時,這一過程完全依靠奶戶自覺維護,而收購過程人為因素也較多。“這樣的收奶方式確實有些簡陋,奶質當然也不如‘集中榨奶’有保證,但這不能怨奶戶,我們村里的收奶點原來有制冷罐,后來不知什么原因被挪到其他地方了。”
對于雙鴨山奶農面臨的窘境,雙鴨山市奶業管理辦公室主任王翠萍承認,由一家乳品企業壟斷一地奶源的狀況對奶農確實不公,并表示目前該市正計劃幫助奶農設立自己的“奶牛小區”,統一飼料、防疫、擠奶、儲存,并準備讓兩家甚至更多乳品企業參與競價收購,以打破壟斷、維護基層奶農權益。
乳品產業需轉型升級 打破奶源壟斷
部分基層業內人士認為,雙鴨山地區出現的“砍牛”現象折射出我國奶業發展中的普遍問題,我國乳業急需轉型升級,并打破少數大企業排他性的地域壟斷式的發展模式。
引入競爭,打破一家大企業壟斷一個地區奶源的局面。記者采訪發現,近年隨著保障乳品質量安全的要求不斷提高,很多規模較小、設備簡陋的乳品廠被停產關閉。一些地方政府為了保證轄區內乳品加工廠的稅收,乳品企業為了保證自己加工廠的奶源供應,往往會聯合采取各種措施迫使一地奶戶只賣給一家乳品企業,使一地的奶源被一家乳品企業壟斷,奶戶完全喪失與乳品企業的議價能力,要么被動接受壟斷乳品企業的一切要求,要么只能坐視辛苦生產的生鮮乳無人收購而變質、傾倒。
扶持、引導奶農轉型升級。在國家保障乳制品質量安全、提高行業準入門檻的背景下,散戶自行飼養、擠奶的生產方式難以保證奶源質量,集中化、規模化養殖已成為乳品業的發展方向。但目前,很多養殖奶牛的散戶甚至是專業合作社均缺乏資金和技術,急需得到乳制品企業或當地政府部門的大力扶持和引導,逐步從散收奶向集中冷凍儲存、集中榨奶和集中養殖升級。
加強監管,對生鮮乳市場實行政府指導價,并嚴格執行,以保證奶農利益。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