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誠是F集團老板,率領麾下在制造主業深耕20余年,逐漸鞏固了市場霸主地位。但商業環境的變幻莫測讓他不安,金融風暴、人口紅利消失、通脹帶來的成本上升……任何一個風浪都可能使企業傾覆。所以,經過咨詢公司建議,在今年的“戰略解 碼會議”上,王佳誠雷厲風行,提出要向集團已有的地產、旅業、文化和科技四大產業全面進軍,并給中層分配了任務。
中層們叫苦不迭,感嘆業務規模上得太匆忙,資源緊缺,尤其是人力資源。而且,隨著近年來一波老干部的隱退潮,內部人才補給已難以為繼,任職人員比潛在接替者還多,人才結構出現“倒掛”。
回想F集團近年來在人才吸引上不遺余力的投入,王佳誠大為不滿,責問人力資源部經理尚明。尚明解釋道,成熟人才招聘難度大,且難以融入企業文化。這個不假,F集團文化比較僵化,外人很難融入。但王佳誠仍然不滿,質問內部人才培養為何乏力。尚明苦笑不已,心想近年來倒是在人才培養上投入了大力氣,根據戰略分解任務,根據任務確定員工能力需求,根據需求組織課程和人才培養項目。心思化了不少,培養后提拔的幾個人王,佳誠并不買賬,直言是揠苗助長。
這也怪不得尚明,一來,公司的戰略變得比天氣還快,說白了,王佳誠的命令就是戰略,才確定的培養方向,一轉眼就偏了;二來,即使偶爾方向沒偏,授課式培訓很難無縫對接實踐,員工學到的知識難以立即轉變為績效。這種情況下,潛質人才的能力始終欠缺,無法得到提拔。能夠做事的,還是那些在關鍵崗位上長期接受鍛煉的老干部,碰上老干部因為年齡問題的“隱退潮”,矛盾自然被放大了,集團戰略轉型無法落地,王佳誠自然更加不滿!
在王佳誠嚴肅的目光注視下,尚明知道解釋也是自討沒趣,只能表示會在人才培養上多下功夫。
重拾“學習型組織”
尚明知道,王佳誠要的,不僅僅是一兩個人才或創意,而是一個能夠快速培養人才的模式!王佳誠要的,也不僅僅是一個人才培養模式,而是要讓培養的過程與戰略的落地結合起來,只有這樣,培養出的“人才”才會被認可為“人才”!這一目標,顯然是一直將自己部門定位為集團“后方”的他沒有思考過的;這一目標,也顯然是他以前那套自上而下從戰略到培訓的傳統模式無法實現的。
喊了多少年的“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尚明第一次感覺到了自己工作的“戰略性”,也感覺到了巨大的壓力!窩在辦公室里大半天,尚明仍然沒有一點思緒,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書柜角落里的《第五項修煉》上。是呀,好幾年前這本書的確夠火,以至于現在國有機關都提“學習型dang組織”。一個組織如果擁有學習的無限熱情,無疑就獲得了成長的不竭動力,自然也不會缺乏人才,另外,由于學習型組織的行動是和戰略績效密切相關的,自然也能快速適應戰略需求。但問題就出在,用口號號召員工去學習,看似熱火朝天,實則仍然是“自上而下”的運動式管理,和他自己的模式沒有什么不同,學什么,怎么學,都由組織來定,員工好似木偶,自然難以為繼。于是,這股風潮來的快,去的也快。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