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教育被稱為“第三本教育護照”。198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次提出了“創業教育”的全新概念。培養創業精神和創業技能,使大學生不僅成為求職者,而且逐漸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和職業的創造者,已成為21世紀世界各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觀念。我國的創業教育起步較晚,但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大學生創業意識普遍不強已經引起了各大高校的重視。全國第一家創業學院、陜西高校首家創業基金會在西安外事學院成立,為此筆者就創業教育話題采訪了西安外事學院董事長兼院長黃藤。
黃院長表示,大學生創業意識差是由于在校學習期間缺乏這方面的引導,而創業成功率低,是由于實踐經驗太少,要培養創新、創業人才,要求大學能夠讓學生把理論與實踐完美結合。他說:“讓學校與社會融為一體,教授與企業家融為一體,學生與創業實踐融為一體,在教給學生創業基本知識的同時,更要培養和激發學生的領導力和人文精神,以及創造、創新的能力,讓學生具備企業家精神,通過幾年不斷的熏陶和培養,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成熟的人。” 黃院長還表示,CYE創業教育是一項很年輕的課題,沒有太多經驗可以借鑒,沒有現成的案例,也沒有現成的制度支持,這就要求大學必須具有開創性突破,要能夠大膽探索,要不斷進行社會信息的獲取與更新,掌握時代發展狀態,從而開發出在大學生畢業后也很實用的創新、創業思維模式和創業技能。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