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明眼睛一亮,“學習型組織”的概念本身并沒有錯,但要形成“學習型組織”,關鍵在于如何調動員工在學習上的自主性!企業在戰略轉型中的柔性,除了需要高層對于環境有快速而清晰的識別,更需要員工對于戰略環境的理解。員工長期接觸一線,也許最清楚企業需要什么!這些戰略主題對于企業來說是實現績效的基石,而關于這些戰略主題的知識,也許才是員工們學習的最佳內容!
解決了學習主題的問題,尚明仍然覺得有些暈,總是覺得少了什么。第二天便組織集團潛質人才庫的培養對象們進行了訪談,收集了他們關注的主題。一盤點不要緊,尚明立馬就明白哪里不對了!原來,年輕人們思路很發散,不僅是關注自己部門的業務,有的還把手伸到了其他業務領域。例如,有個生產部門的小伙子周海濤,直言自己一直對旅業很有興趣,大學也是學習旅游管理的,甚至還對旅業公司的經營提出了建議,建議還頗有見地!
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這些建議、這種人才不是一直弱勢的旅業公司正需要的嗎?如果能夠在集團內讓他這種人動起來,再為他們在實踐中創造學習條件,旅業中層們抱怨手下無人的情況不是就可以馬上解決了嗎?尚明一方面感嘆年輕人的沖勁,另一方面卻犯了愁,要是按照這種主題來推動組織學習,集團的構架都要被拆散,報告線和協作關系全部要被打亂!周海濤這小子更是肯定要兩邊不討好,生產部罵他不務正業,旅業公司罵他越主代庖,這人才,還怎么成長呀!但你若是不讓他弄這個,又確實可惜,你旅業公司不就是喊缺人嗎?
暗渡陳倉,重新洗牌
尚明知道,HR們在企業里看似神氣,實則難以大面積調動資源。可要讓王佳誠完全理解這個模式,下決心大張旗鼓地搞,又是在太難,畢竟是多年的格局呀!怎么打破?況且,打破后的風險他尚明自己也承擔不起。要試試這種模式,還得暗渡陳倉!尚明心中有了一套想法……
尚明先是重新提交了擱置多時的企業大學——長青學院項目,并向王佳誠力陳這是培養人才落地戰略的當務之急。王佳誠雖然并不奢望這個項目能解決他的問題,但還是同意了,只是催尚明要拿出更多切實有效的方案。
尚明接到圣旨,立即開始運作長青學院,由王佳誠擔任學院院長,外聘了幾個知名學者擔任客座教授,并將30余個中層管理人員聘為學院教授、副教授。往大家臉上貼金的事情,自然不會有人反對,大家笑嘻嘻地感覺自己更像文化人了。尚明想得更周到,還讓部屬為教授、副教授們印好了學院教職的名片。
捧高了中層,尚明開始邀請他們到“長青大講堂”授課,并且還象征性地支付了課酬。這個舉動同樣大受歡迎,中層們仿佛找到了存在感,對教學異常投入,課堂變成了舞臺,大家開始攀比誰的課更受歡迎。尚明自稱教務長,還給大家定了規矩——在學院里,大家都是老師,沒有職位。入戲正深的中層們自然是大力支持。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