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最初都有一份夢想,它是一種沒有理由毫無根據的自信,一切都是從這里開始的。”——鏡頭上的孫正義娓娓道來,一直渴望創業的秦濤卻被這句話瞬間擊中,內心激蕩著巨大的沖擊和鼓舞。忽然想要看到更廣闊的天和地,見識到更遼遠的世界和人心。
于是,2001年,體內流淌著不安分血液的秦濤,帶著這筆錢,背著書包,直奔北京闖蕩。這一年,他19歲。
“剛到北京那會兒,活動在靜安莊,就是國展那塊,住著10塊錢一天的地下室。日子忙碌、辛苦,但很充實。”
但是秦濤的第一次北京之行,只堅持了5個多月。期間,他做過演員、股票經紀,還有字畫銷售。這些職業囊括了北京各種復雜的人際關系,為19歲的秦濤打開了一扇扇光怪陸離的門。仿佛能眺望到未來的無限景色,卻找不到一條從腳下真切通往那里的路。
折騰5個多月后,秦濤似乎一無所獲,錢也花光了,背著來時的書包,他坐車回了邯鄲。火車緩緩駛出北京時,他默默看著窗外,心中有個堅定的聲音:“北京,我一定還會回來的!”
二闖北京,拉開創業序幕
到家后的秦濤,兜里只剩了30多塊錢。5個多月的歷練給秦濤的觸動很大,但他沒有被那些地下室辛苦的舊時光嚇倒。回到邯鄲后,一邊總結,一邊繼續修煉創業內功。
秦濤的腦筋似乎從來不缺賺錢的主意。靠借來的200多塊錢,他去一個寫字樓租了一個辦公室,開了一間沒有電腦不是“公司”的公司。有意思的是,他把一般按行規明碼標價支付的租金硬是從250元/月談到了230元/月,而且憑著之前在廣告公司的一些經驗,居然還讓人給他免費做了一盒名片。秦濤的口才和業務能力,開始初現端倪。
名片上印的是“蜘蛛網圖文策劃制作中心”,他當起了公司的“光桿司令”。他承接的業務是“印名片、做畫冊”,每天到街頭和各個單位去“拉活”。然后再找別的廣告公司去印刷,賺取一個差價。
“后來陶瓷技校、邯鄲水泥廠都在我這兒做了掛歷和畫冊,接著就開始接廣告牌的生意,價錢8塊錢一平米。我去找工人——邯鄲地上坐著等活兒的那種散工,給他們30塊錢一天,然后找人焊角鐵、噴繪,做好后讓工人扛著給掛上去。就這么堅持了11個月。”秦濤回憶起這段日子,仿佛就在眼前。
2003年,家里給秦濤找了一個很不錯的國企單位想讓他穩定下來。但是秦濤沒多久就籌集了50萬元,開了人生第一個真正意義的廣告公司:邯鄲市懶螞蟻廣告策劃有限公司。承接當地廣告牌、活動策劃和一些印刷業務。“那會兒邯鄲市東站的廣告牌就是我們給做的。其實最初創業,我就是想賺錢,沒有多大理想。”秦濤坦誠地說。
然而錢是賺到了,他又開始不滿足。總覺得自己的生活不應該就是這個樣子。所以,當互聯網的商機第一次出現在他面前時,秦濤敏銳地覺察到里面龐大的資源和發展空間。他無可救藥地迷上了這張網,一頭扎進去研究里面的奧秘,如癡如醉。
這時,第二次去北京的念頭越發強烈,他感到了一種召喚,情不自禁。
“那會兒因為有國企這個鐵飯碗,我媽直接跟我說,你要敢走,我就上吊!”秦濤笑著說,“最后經過溝通我還是去了北京,當然,我媽也沒有想不開。”
以上學的名義,秦濤再次回到北京,來到了中國農業大學東校區的繼續教育學院就讀,拉開了第二次北漂的創業序幕。
舞動北京,年輕沒有失敗
似乎命中注定,創業主題的射手座秦濤總是不停地想看到更高更遠的風景。學上了一年半,他就把老師給“忽悠”下海,一起做項目。2007年,他正式離開了學校,雖然學校最后發給了他結業證,但他沒有要,因為他知道自己追求的,絕不是一紙證書。
懷著對創業的不改熱忱,秦濤參加了央視《贏在中國》真人秀的創業挑戰比賽,是第二季的參賽選手。這次參賽是他創業路上的一個重大里程碑,通過比賽,他認識了《贏在中國》全國各地80%以上的創業者,還參加了北京創盟,和一幫有創業志向的朋友們一起參與了各種和創業有關的活動,譬如舉辦大學生就業大賽“贏在明天”等。在創業的路上,秦濤第一次不是一個人戰斗,他的身邊,從此多了無數有著共同理想和憧憬的朋友們,有了各種創業項目和資源。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