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最近李彥宏提出了“移動互聯網缺乏有效商業模式”之后,關于移動互聯網是否能盈利的質疑聲,一浪高過一浪。
筆者最近有機會與維旺明(VIVA)的COO王潔明交流了看法,他認為移動互聯網正站在盈利的門檻上。VIVA是中國一家移動數字應用公司,他們開發的VIVA數字媒體應用目前有4000萬下載量。這家公司擁有為數不多的中國新聞出版總署互聯網出版資質。
移動互聯網難以賺錢的三大原因
王潔明認為關鍵原因在于時間積累不足。移動互聯網剛剛起步兩年,時間積累還不夠。移動互聯網的真正起飛時間是在2010年,那一年安卓智能手機開始普及,PAD剛剛問世,眼下發展了僅僅兩年的移動互聯網才剛剛開始發力。但他認為,從o到200億,互聯網用了整整十年,移動互聯網五年就足夠了。
其次,移動互聯網中大部分都傾向于向消費者收費。而“中國人天生不愿意付錢,”王潔明說,短期內培養有付費習慣的群體非常困難。
第三個原因在于傳統與移動對接的困難。很多傳統產業的企業家還無法用開放的思維來看待移動互聯網應用。“很多移動互聯網應用是要養一陣的,但很多時候企業一把手的想法是要馬上賺錢。”王潔明認為由于整體的基因完全不同,新舊模式對接困難。
這種區隔明顯地體現在了傳統媒體行業,少有傳統媒體在移動互聯網上贏得口碑。
viva的借力
應對移動互聯網賺錢難題,王潔明的應對之術是巧借外力。
viva采取了免費閱讀模式,把收費工作交給了電信運營商。“中移動在彩鈴產業賺了200億,他們也正在杭州做圖書,去年已經有5.5億人民幣收入,今年可能會超25億。”王潔明說,“很多人沒有想到5毛錢的書也可以賺錢。”
中移動和電信運營商的優勢也在于此,計費通道簡單,用戶基數驚人龐大。目前電信移動的閱讀服務收入占據了viva收入的40%,約5000萬人民幣。此外,viva的收入還來自為傳統產業的電子化移動化做解決方案。此外,雜志平臺的廣告分成在今年也有增長點。“去年的廣告單大多是幾萬塊,今年開始出現了第一個百萬大單,來自一家手機廠商的推廣。”
王潔明在創業過程中,采取了一種且戰且打的策略。媒體出身的王潔明從剛一開始就意識到燒錢不可持續,而作為初步階段的媒體平臺還無法養活自己。viva的策略是先技術輸出養活隊伍,在吃穿不愁的情況下,停接外包項目,轉型人員配置,更多精力放在產品體驗開發上。
未來數字化媒體:互動、個性化和精英化
“未來數字媒體整合是一個趨勢,媒體與互聯網將密切相關:第一,互動性會增強,社會化媒體的傾向性會增強;第二,個性化屬性會突破,每個人都應該看到不一樣的內容;第三,精英化推薦將受到追捧。在這個信息泛濫的時代,消費者需要精細化的推薦,專業編輯,意見領袖,時尚達人越往后越有價值。”王潔明說,他著重強調,未來雜志價值將高于報紙,因為報紙與互聯網站已經越來越趨同。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