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潘阿勝來說,每個月至少會有幾十個“萬家購物”的會員來購買,他情愿多付出這16%的錢,跟多出來的客源相比,這16%的成本根本不算什么。
更何況,對商家來說,總是有辦法來消化16%的成本的。“他們來購買我們的產品,打比方說,100元的產品,顧客可以還價到80元。如果是‘萬家購物’的客戶,想要直接來返現的,我們就不接受還價。”嘉興一家經營蠶絲被的加盟商史小姐表示,羊毛出在羊身上,愿意返現16%的商家,大部分都是抬高價格后再進行銷售。
這就是“萬家購物”一直宣稱的特殊的發展模式。今年2月15日,“萬家購物”推出“一元返利”超高回報政策,導致加盟商和會員數量急劇擴張。
此后,他們還用了許多轟炸式的廣告,比如,“消費滿500返500”、“消費=存錢=免費”、“你消費、我返錢、零成本購物”等誘惑性極強的“零成本消費模式”,對外進行宣傳。
此前,億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董事長應建成公開對媒體表示:“我對‘萬家購物’這種電子商務的創新模式很有信心,我們是2010年7月份開始正式運行,2011年做了65個億。2012年我們制定的目標營業額是1000億元,接下來我們還要超過阿里巴巴成為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
截至今年6月10日的數據顯示,網站參與分紅返利的有效積分接近5740萬個,網站累計交易金額高達287億元。這個成績算是十分驚人的,“萬家購物”從起步發展到目前這個程度,僅僅用了兩年的時間。
這個游戲,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金錢的誘惑
潘阿勝知道,他的許多客戶,每天都會去查詢銀行賬戶,看里面的返利額增加了沒有。
他開始有些心動起來,和他想的一樣的加盟商還有很多,他們由此也慢慢變成了“會員”。
“我也開始去買東西,去專門找和‘萬家購物’簽合同的加盟商。”潘阿勝說,從今年2月份到4月份,他買了有將近10萬元的商品,大部分都是家電以及電子產品,作為加盟商,他顯然很信任這樣的模式,在他看來,是風險系數極低的。
潘阿勝和他的幾個合伙人,也每天開始去查銀行賬戶里的返利額有沒有增加。他們甚至覺得還不過癮,就開始玩一種更高級的“游戲”。
“只往里面打16%的錢,然后通過一些親戚的賬號去套現。”他向記者解釋,打個比方,打1萬元的16%,也就是打1600元給“萬家購物”,然后希望通過其他賬戶來返還1萬元的錢。
這是不少會員都鉆的一個返利購物模式的漏洞,只需繳納16%的“傭金”,不再進行線下商品交易,即虛假消費。結果是“消費返利”變成了“投資返利”,而網站也從“返利促銷”逐漸成為“返利投機”的金融游戲,直至涉嫌傳銷。
不僅如此,他也介紹了許多購買者成為他們的會員,在“萬家購物”的體系里,會員、VIP會員、金牌代理、金牌代理商和區域代理商等層級,發展會員的數量也可以作為計酬或返利的依據,這樣可以引誘參與者繼續發展會員。
這個游戲當然沒有辦法玩下去,理論上的500天返還500元,讓“萬家購物”自身也無法維系。從今年2月15日起,“萬家購物”堅持每個分紅權每天分紅1元的促銷活動,大約每天虧損600萬元,到5月25日,累計虧損超過6億元。
如果說,這種返利模式最初被說成是一種電子商務的創新模式,但是在發展過程中,這種第三方導購平臺卻慢慢走向了一個極端。
金華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陶誠華表示:“這種返利模式是建立在公司銷售業績不斷增長的前提下的。實質是以后人的消費來支付前人的返利,隨著業務的急劇擴張,各種風險日益顯現。”
潘阿勝已經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作為加盟商中的“創新者”,他一樣品嘗到了苦果,投入的幾十萬元買家電的錢已經沒有了“返還”的可能,想鉆空子去返的16%的錢也打了水漂。
在已被警方封鎖的金華萬家購物李漁路辦公室的樓下,潘阿勝和其他幾個加盟商就這么呆呆地站著,全然不知道天色已經慢慢暗了下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