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中,高層管理者的主要工作是定戰略和把方向,而中層管理者一般是某個領域的專家,例如人力資源經理應該是人力資源專家,研發經理是產品研發方面的專家等等。因此最專業的人群應該是各個中層管理者。然而在很多企業中,中層管理者并沒有成為企業的中流砥柱,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而是成為了單純的傳話筒,決策是高層管理者定,行動由基層員工完成,中層管理者成了沒有任何責任的看客。
我們這一代小時候都玩過沙子,很多人喜歡在沙堆中挖個深坑(一般是一只腳的面積),在坑口鋪張塑料紙,上面再撒些浮土,然后招呼人走過來,看著人掉下去,以此取樂。還有一些人雖然不親自挖坑捉弄人,但也心照不宣的躲在一旁不做聲,任其他人遭殃。
職場上,中層管理者故意挖坑給高層管理者的并不多見,但是也不要做看客,在高層管理者要掉進陷阱之時,事不關己的看著高層管理者掉下去。
那么如何體現自身的專業價值,不做看客?筆者列出了三種典型做法:
一、從專業的角度,主動提出改善而不是被動的改正
企業管理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持續改進,達到臻于至善。這就要求中層管理者能夠隨著企業技術革新、人員調整等內部變化,以及法律、文化等外部環境的發展,不斷地從專業的角度去主動發現問題,糾正問題,進一步完善制度和流程,開發新產品,滿足客戶需求和期望。一支不能持續創新的團隊,必將被瞬息萬變的社會所淘汰。
常聽有些企業員工的口頭禪是“以前是怎么做的?……還按照以前的做法做”。誰都可以這樣說,唯獨中層管理者不能,因為你是企業中最專業的人群。如果等到舊的方法方式出現問題時,才開始考慮變革,這不是管理企業,而是被企業和環境所管理,中層管理者自己成了一個被動的救火隊員,變成了沙坑邊上的旁觀者。
二、提出自己的專業意見,提出多套處理方案,讓高層管理者做選擇題而不是問答題
很多中層管理者喜歡帶著問題去問領導“這事該怎么辦?”然后按照領導的意圖執行,當問題產生時,將責任全部推給領導。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高層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再高,也不可能方方面面都是專家。因此當出現問題時,不要拿問題去考驗領導,中層管理者首先要拿出至少兩套的處理方案,分析各個方案的優點與不足,然后從專業的角度提出自己傾向的方案,讓領導在眾多方案中作比較,結合中層管理者的專業意見,做最終的決策。這樣可以避免高層管理者“拍腦袋”的決定,使決策能夠更科學,更合理。
三、即使高層管理者堅持己見,也要主動做好防范工作,將風險降到最低
從別人的錯誤中吸取經驗的人是卓越的人,能夠做到從自己錯誤中吸取經驗的人已經算是不錯,因此高層管理者不愿聽取中層管理者意見而堅持己見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很多中層管理者這時候認為自己已經盡到提供意見和建議的職責,決策是領導定的,此事的后果與自己無關,然后等待著,甚至期待著用失敗來印證自己是對的,領導是錯的。這又是一種旁觀別人掉陷阱而不施救的典型。公司花錢請中層管理者的目的是處理問題、而不是來看笑話的,中層管理者應該通過自己的CYE專業知識或經驗,更謹慎,更具備前瞻性的考慮領導的決策在哪個環節、哪個階段會出現什么樣的問題,然后盡力做好防范工作,一旦出現問題,能夠馬上做出補救,將風險降至最低。這也能體現中層管理者的專業價值,使高層管理者更加信服專業價值,后期會更重視中層管理者的專業意見。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