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的移動互聯網市場到底處于一個什么樣的市場環境?創業秉承什么樣的原則,才能生存下來?日前,《中國經營報》記者就移動互聯網的創業熱潮專訪了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伙人周逵。
《中國經營報》:目前國內移動互聯網領域的創業公司的生存環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在這種環境下,紅杉是如何判斷項目的?
周逵:創業者現在面臨的環境確實更為艱辛。與巨頭們相比,不僅資源少很多,而且要贏就要沖擊力更強,速度更快。然而,一個idea,已不足以支撐其持續成功。因此,我們在選擇投資移動互聯網項目的時候,既要判斷市場的機會,更要看團隊的戰斗力有多強。
在市場方面,用戶接不接受產品,模式有無競爭壁壘,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同時,創業者還要盡量避免一開始就面對比如騰訊這樣的強大競爭對手。另外,由于目前國內的移動互聯網還處于起點期,將來的變化會有很多,所以我們要求團隊的應變能力要很強。
創業的基本價值定位基本是:要對用戶有用,如果這點達不到,就不應該做;而創業企業能不能發展起來,除方向不能錯外,還要有技巧和速度。雖然大公司什么都想做,但也有忽略的地方和自身的弱點,這些都是創業者很好的切入點。
但是,巨頭們暫時的忽略,并不能證明他們之后不會做。因此對于創業公司來說,就是要拼命地奔跑,拼命占有市場并讓用戶留下。到最后,讓用戶來做選擇,因此創業者首先需要把產品做得比任何競爭對手都要好。
《中國經營報》:在您看來,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創業公司的壓力來自于哪些方面?與大公司相比,他們有哪些優勢可以發揮?
周逵:目前移動互聯網的輪廓已經清晰,但市場還在相對早期。對于巨頭和創業公司,他們各有優勢。大公司有優勢的一面,也會有劣勢的地方。比如在大公司內部,部門相互之間分派系;大公司看到機會的行動不如創業公司快;同時,也不會像創業公司那樣沒有顧忌地去破壞現有的條條框框。因此,大公司一般會根據市場的變化做選擇,而每做一次選擇,就會留出另一條路給創業者。在這方面,創業者需要更勤奮,其潛能才更易被激發出來。
創業公司所面對的壓力主要來自三個方面:首先來自于產品能力,如果做的東西用戶不喜歡,就沒機會了;其次是營銷能力,能不能快速把產品推送給目標用戶,這直接考驗創業者的營銷能力;三是創業者的決心、耐力或承受能力。仗打不贏,是不是就不打了?戰斗激烈,還該不該打這仗?對于這些問題的回答,都需要創業者背負很大的競爭壓力。
《中國經營報》:現在,互聯網的大環境正進入下行周期,紅杉是如何把握投資節奏的?您如何看待未來巨頭們并購的趨勢?
周逵:雖然目前大環境不好,但在移動互聯網領域,還是要看遠期。紅杉在這方面一直很積極,一旦看到合適的項目,就會投資。雖然,環境的變化以及大公司的跟進,會使得市場上的好項目越來越少,但市場又總會有新機會在醞釀在生長。事實上,創業者總是最勤快的,聞到市場契機就會很快動手。
在我們看來,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并購機會有增加的趨勢,這是很正常的。對于創業者而言,成功未必要自己獨立上市,這種意識正在增強。對國內大公司而言,雖然目前已經在積極投資,但還沒開始積極并購,不過步伐肯定會加快。創新需要有速度,國內巨頭們的行為,會越來越像Facebook、Google。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