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 者:陳瑋 著
出 版 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12-1
版 次:1頁 數:239字 數:印刷時間:2011-12-1開 本:175000紙 張:膠版紙印 次:1I S B N:9787508630977包 裝:平裝
編輯推薦 經濟的高速增長,商業模式的快速變化,為近20年的中國帶來了數不勝數的創業機會,也使得中國的投資業風起云涌。每一家迅速成長的企業背后,都有著投資的助力。獲得投資也成為創業企業獲得快速增長的關鍵。但是瘋狂追逐Pre-IPO項目的高額回報,投資人和管理者之間的職責不清,讓中國PE蒙上了一層灰色的迷霧。 在中國特殊的商業和資金環境下,中國的PE形成了怎樣的投資邏輯?與國外相比,中國的PE有哪些不同?未來PE將走向何方?創業者如何吸引PE的目光?PE如何選中好項目?福布斯中國最佳創業投資人、中國十大最具影響力的風險投資家陳瑋,一針見血破解PE迷局。 內容簡介 經濟的高速增長,商業模式的快速變化,為近20年的中國帶來了數不勝數的創業機會,也使得中國的投資業風起云涌。每一家迅速成長的企業背后,都有著投資的助力。獲得投資也成為創業企業獲得快速增長的關鍵。但是瘋狂追逐Pre-IPO項目的高額回報,投資人和管理者之間的職責不清,讓中國PE蒙上了一層灰色的迷霧。 “創投老兵”,最早從事創業投資的元老、中國創業投資十佳基金管理人、中國杰出風險投資家、中國十大最具影響力的風險投資家、中國最佳創業投資人,東方富海投資董事長陳瑋先生,向你講述十年投資心得,歸納出中國式投資邏輯和要點,為投資者和創業者提供可借鑒的經驗。 作者簡介 陳瑋,2007年創辦東方富海,現任深圳市東方富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副會長、中國投資協會創業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曾任深圳市創業投資同業公會會長、深圳創新投資集團總裁。 2002年、2003年“中國創業投資十佳基金管理人”,2005年“中國杰出風險投資家”、“中國十大最具影響力的風險投資家”、“2008中國金融十大風云人物”,2009年、2010年“最具發現力創業投資家”,2009年“China Venture 中國最佳創業投資人物TOP10”,2008年、2009年、2010年福布斯“中國最佳創業投資人”。 廈門大學會計學博士,荷蘭尼津洛德大學工商管理項目訪問學者。廈門大學、廈門國家會計學院、蘭州商學院兼職教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復旦大學EMBA及總裁班授課教授。 東方富海目前管理東方富海一、二、三期股權基金,同時管理皖江物流產業基金和楊凌現代農業生物基金,累計管理資本規模近80億元人民幣。目前,東方富海投資項目近90個,已有11個項目成功上市或退出。 目錄 序 一 序 二 序 三 自 序 三個“沒想到”成就我的PE人生
第一部分 中國PE:下一個10年的新故事 熱錢下的PE大眾化之憂 冬天又來了嗎? 最好的投資時代正在到來 本土PE:陽光照進冬天 拿什么吸引PE 怎樣監管PE 中國PE:下一個10年的新故事 故事:創業的魔咒——從9億元到3億元 第二部分 PE退出渠道:忘掉創業板,忘掉IPO顯示全部信息 媒體評論 《我的PE觀:資深創業投資人陳瑋的十年投資心路》的觀點來自于陳瑋他們的實踐。并不是因為投資了他們,所以喜歡他們的觀點,而是認可他們的觀點,我才投資了他們。相信本書的觀點和理念,會為更多的人認可。 ——袁亞非,三胞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東方富海三期基金咨詢委員會主席 陳老師的十年投資心得,平實有用,自成一體,內容都來自于他多年投資實踐的總結,文如其人,所悟、所感宛如他的授課。 ——程瑞生,復旦大學地產金融同學會副會長,復旦大學創新投資班第一期學員,浙江貝瑞實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書中很多地方提出了增值服務,這是創業企業需要的,也是一個好的PE機構應該做的。相信這本書對創業企業挑選投資機構會有幫助,也希望更多的投資機構在服務方面做得更加出色。 ——彭浩,深圳市信維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這本書見證了一個PE領軍人物的理想、智慧、感悟和對PE事業的孜孜追求,本書的核心理念、思想和投資邏輯也一直貫穿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之中。知識是無界限的,希望更多的人一起來分享陳總和東方富海的經驗與心得,也相信更多的人會通過這本書得到更多的啟迪。 ——黃國強,深圳市東方富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 在線試讀部分章節 熱錢下的PE大眾化之憂 “他們才出8倍市盈率,還有那么多限制性的要求和條款,我們出12倍,不需要對賭,也不參與管理。”2008年,我們的投資項目已經第三次被其他投資機構以這樣的方式“搶掉”了。這一現象背后,是投資機構的遍地開花,而且PE遠遠多于VC(風險投資)。 2008年年初的PE大會和第十屆中國風險投資論壇,更能讓人感受到PE、VC的滾滾熱浪:以前幾百人的會,現在規模過千;以前參會免費,現在幾千元的票價還擋不住潮涌的人流;現在去飯局,一桌人遞過來的名片中,常常會有四五張印著私募股權或私募基金投資公司的各種頭銜。 “錢”的屬性決定“投”的屬性 中國本土的私募股權投資行業,目前有“三多三少”現象:小的多,大的少;熱錢多,經驗少;PE多,VC少。 首先,國內的PE和VC,仍處于發展初期,專家理財的觀念還正在形成中,所以投資機構募資難,規模小。雖然投資機構的數量不少,但大多是管理資金規模幾千萬元的小型機構,全國管理10億元以上資金的投資機構沒有幾家。這也導致很多機構的持續投資能力、經驗積累都還不夠。 其次,由于熱錢多,有經驗的管理人少,投資多傾向于追逐IPO項目。現在市場上流傳的投資賺大錢的故事太多,大家都在講“過五關斬六將”,卻很少有人講“敗走麥城”。人們看到的都是些成功的經典案例,都在計算著投資上市后幾十上百倍的收益,少有人看到那些失敗的案例。這個以前只有外資一枝獨秀的投資領域,被錢追逐著:錢是“熱”的,投資也溫度不低,導致Pre-IPO項目競爭激烈,投資價格攀升很快。市場上到處流傳著投資一兩年后就上市的故事,人們都在以炒股票的心態做PE,希望熱錢能通過IPO在短時間內帶來“快錢”。 另外,LP(有限合伙人,為PE的出資者)和GP(普通合伙人,為PE的管理者)界限不清晰,LP都想當GP,認為出錢的人就是管理的人,簡單地認為有錢就能作投資,導致投資領域的專業性不強。
 |
|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