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應用排名刷榜,向來是開發者心中難言的痛。刷吧費錢還有違良心,不刷吧干不過人家。作者@AppStore刷榜那些事兒 自稱老孫,調侃四大類刷榜開發商,直言刷榜如同移動互聯網里的地溝油,對市場而言破壞秩序,對企業而言就像“狼來了”,刷過一次,以后就算靠本事做出來好產品,也未必能得到大家的信任。
刷還是不刷,其實這實在不應該是個需要討論的命題,無論如何選擇都各有利弊,只關乎你想創辦一家什么樣的公司,你想制作一個什么樣的應用,亦或,你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
首先,有必要了解一下刷榜開發商的幾種丑態:
1、裸奔型
直接刷,暴力刷,沒有任何掩飾,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不藏著,不掖著,拼的就是臉皮誰更厚。
2、干露露型
公司在業內有點小名氣,用“裸奔刷”有點丟不起人,畢竟還要在江湖上繼續混,不刷又沒有其他方法提升產品的用戶數,高不成低不就,所以使一些障眼法,比如在版本更新的時候后面開刷,美其名曰新版本的力量,其實這玩意就像干露露身上的那幾塊破綢子,定睛觀瞧,一樣能看個通透,大家心知肚明不揭穿罷了。
3、上墳型
通常是刷付費榜,10塊錢花出去,7塊錢收回來,3塊錢就當給喬幫主墳頭上香了。此番這般后還可以義正言辭的賴在黑卡頭上。你妹兒的,香火上多了小心幫主把你帶走。
4、例假型
每當上一次的流量耗盡,新一波就要踏浪而來了。基本上每個月都有那么幾天,具體日子也不準,權當是紊亂不調了,這是病,得治。
除此之外,還會有其他行為和動機各種刷榜,比如試探性的刷一次等等,不一一列舉了。
那么這些例假期間裸奔著的干露露們為什么在上墳的時候要這么做呢?答案很簡單,自古以來,無非名與利。
有的是產品剛上線或更新版本,在用戶獲取成本越來越高的今天,覺得刷榜是性價比最高的有效曝光手段,遂刷之。至于刷之后的收入是否能夠抵銷刷榜成本,那要看各家公司自己的本事了。
有的是需要融資找錢,弄些漂亮數據蒙騙忽悠投資人,其實老孫覺得,能被你簡單幾個假數據就騙到的投資人,就算達成合作,也未必有好的結果。當然也不排除某些投資人發現了這個團隊或者公司在其他方面閃耀著不為他人所察覺的“人性光輝”,比如堅持刷,比如刷起來不要臉,比如堅持不要臉的刷。
還有的是公司老板吹牛需要,時不常需要參加個什么論壇沙龍,分享若干經驗心得,若自家產品還在千里之外,無聲黑白,斷然是沒有吹牛的資本的,所以每逢出去瞎得瑟之前,必然有此一刷,不求收入,只求第二天可以裝蛋裝到極致。席間不經意蛋蛋的說道:母們家的產品,現在排名多少多少,這是因為我們做了什么什么,而且我們會一直堅持做好產品的,我們致力成為中國的Zynga, 暴雪。去你妹兒的,還暴雪呢,也不覺得臊?!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