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自美國,我自己的經驗是必須要融入當地的社交圈,能夠分享他們的文化、行為、邏輯和思維方式。例如周一上班的時候不要直接走到你的辦公桌,而是和大家在咖啡區分享一下周末的生活, 聊聊周末球賽結果,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建立信任。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不了解這些最基本的情況,又怎么能管理他們呢?我們必須保持同一頻率,說相同的語言。
中國企業想要走出去實現國際化并不容易。現在有很多公司會做一些培訓課程,某大型跨國公司就在本國市場建立了一個“美國小鎮”。當你來到這個地方的時候就能完全感受到美國的文化,這樣幫助員工在到海外工作之前積累一些經驗,不會在海外犯戰略性的錯誤。這是一個很好的項目,但不是每一個公司都愿意去投資Cye的。公司在走向全球化的時候,也許不需要真正去建造一個設施,但是應該盡早地把人才派到海外以增長經驗,讓他們有學習的過程,有“犯錯誤”的空間。
企業在全球化的時候需要做的更多。國際化和全球化是不同的,國際化比較容易達到,企業把員工送到海外市場,但是思維模式還是來自于總部。全球化公司的特點是在全球都有總部,核心競爭力在哪里,總部就在哪里,真正能做到這點的公司不多。但是為了在21世紀的競爭當中獲得持續的成功,這一點應該成為企業的目標。
同時要考慮新的激勵方式來繼續激勵員工,比如新的股票計劃和薪資計劃等。
那些成功經歷并購的公司會在并購啟動之前就開始關注這方面的問題。我認為,所有的公司不管是集中管理還是分散管理,只要在對的工作崗位上有對的人選都會成功,反之亦然。
很多的理論講起來容易,但是執行起來很難。我需要再次強調人的重要性,我們需要尋找睿智的、恪守承諾的、靈活的、敢于跳出固有思維模式的、能夠帶領新的公司的人,因為他們將決定我們企業的未來。(GCC高級評委會主席、西門子東北亞區CEO、西門子(中國)總裁兼CEO 程美瑋 口述)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