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個問題是缺乏一套可輸出可植入的管控體系。我們有些企業,目前對管控體系的理解還十分片面膚淺,以為一個集團只需要總體上構建一套管控體系就行了,這套管控體系就是要把所有能管到的東西都管足。但是實際上不是這樣的,集團層面是要構建一套管控體系,但不是要容納所有子公司,而是針對重點的產業板塊,旗下重點子集團或子公司形成一套相對標準化的管控體系,這套體系有一些固化的內容,同時能與原來的管理流程相互融合,有很好的接口。這樣一套管控體系下來,它首先在核心子公司里面能夠很好的植入,能高效地運轉。然后對于其它子公司,這套管控體系同樣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實用性,在進行一些個性化的處理之后,就可以標準化地復制到其它子公司中了。所以說,集團管控體系實際上也是有個萬變不離其宗的架構的,它既是立足現狀,也是面向未來的。通過這樣的一套管控體系,不僅對某些核心子公司進行管控,同時能對其它子公司,乃至將來并購整合的一些子公司實施管控。這樣才使得我們的管控體系化繁為簡,同時依然能高效運作,實現管控效果。
第八個問題是子公司戰略績效的管理體系缺失,管不住他子公司的戰略性績效。戰略績效管理往往為集團所忽視,我們有些集團,好不容易根據國家政策,根據產業規律,搞出來一個“十二五”規劃,搞出來和一個集團戰略,但這么多年過去了,就一直放在哪里,還是自走自路,體現不出戰略的導向性作用。
這個里面實際上反映出缺少了一個重要環節,那就是集團戰略績效管理的缺失。過去我們老是說,某某集團戰略做得好,眼界放得開,這當然沒有錯,但是更重要的是人家執行得好,人家干出東西來了。所以一定要有這么一個戰略績效管理體系,把集團的戰略給管住,把戰略執行給管住,把戰略實施的效果給管住。這個是非常重要的,可惜的是還有不少集團在戰略上很重視,卻在戰術上很藐視,走到哪兒看到哪兒,實際上也就相當于沒有戰略。
第九個問題是跨行業,跨地域、跨層級的管控,普適性較差,只是個別行業,個別地區、個別子公司管得好,一旦跨行業,跨地域、跨層次了以后就管不住了,普適性較差。集團管控是個復雜的問題,很多大型集團,你像央企或者國企,這些集團的體量一般都還比較大。我們有些央企,跨越七八個產業,當然還跨地域,組織層級也不少,集團下面子集團,還有子子集團,孫公司,重孫公司,非常龐大。但是整個集團的管控呢,往往只做到了Cye集團對子集團的層面,只做到了對核心板塊重點區域的管控,而對于一些其它的產業板塊,特別是多元化投資的產業板塊,在管控上還沒有深入,此外,在跨地域管控上也還做得很不到位。有些子公司天高皇帝遠,自己搞自己的一套,集團根本插不上手,長此以往就形成了一方諸侯,勢大欺主。所以,這種款行業、跨區域、跨層級的管控體系是當前集團所需要特別注意的,你的管控體系是否具有柔性,是否具有普適性,這也是集團管控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第十個問題是監察審計體系缺失,無法體現剩余分紅權。集團能從子公司掙到多少是多少,而且也不知道子公司一年經營下來實際掙到了多少,跑冒滴漏管不上來。子公司福利化傾向不能制止,吃光,分光,用光,玩光,研討光。最后有毛利,少凈利,甚至無凈利,分配不上來,子公司日子過得很好,去下面做民意調查,領導人滿意度非常高,為什么?這不用說了,花公家的錢,形成我的民意基礎。所以集團層面的審計監督體系一定要有,既要鼓動子公司有作為,也要防止他們亂作為。所有不以集團價值最大化為最終目的的子公司運作都是“非法”的,都是要受到監督和制裁的。集團對子公司的“非法行為”管不管得住就,對跑冒滴漏管不管得住,這也是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
以上凡此種種,構成了當前集團管控凸顯的一些主要問題問題。當然,不可否認這里面還有其它問題,例如很多集團,不經大腦思考,把自己的副總和部門長,派到出資公司里去做經理層。我們說,集團派人員到子公司做董事層,做監事層都可以,但唯獨不能做經理層,你像有些集團甚至將副總派下去做子公司老總,這就是不治之癥,是中國企業的癌癥,這一步一走,基本上這個集團就沒救了,你的權利慢慢受到侵蝕,威信慢慢喪失,集團就被架空了,這也是常見的管控問題。
大家一定要清楚,很多公司其實你本身是一級集團,或者至少在做集團化運作,下面也有出資單位,所以不要簡單認為這些問題只是對一個正兒八經的集團才有。可以這么說,凡是有下屬業務單元的,乃至于總分或生產廠的架構,也還是存在集團化管控的縮影的。畢竟企業要向前發展,今日的集團化企業在之前也多是一些單體公司。但我們對管控體系還是要先思考起來,因為你畢竟一個企業的運作,還是要朝著集團化發展的,如果只搞專業,只搞單體,實際上有很多利益你是掙不到的。但是在之前,在事先必須要有這個準備,特別是現在的一些初步集團化的企業,還有一些集團下屬的子集團,對其下屬公司怎么管,和真正的集團化運作在本質上也沒什么兩樣,這個認知我們一定要建立起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