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家族企業的分崩離析,如何更好打造家族的合力,如何把第一代經商智慧更為完整地傳遞給下一代甚至下下代,如何根據不斷出現的新問題進行家族管理上的調整和健全,如何實現家族傳承上的創新與跨越,正成為家族傳承不容回避的問題
在《環球人物》和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舉辦的“2012家族傳承論壇”上,中華民營企業聯合會會長、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保育鈞(微博)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目前我國共有私營企業1025萬戶,2100萬投資者,注冊資本金達28萬億元,與所有中央企業的注冊資本金之和持平,這暗示著民企的代際傳承問題之于中國經濟的重要性,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同時,當前我國80%的企業是家族企業,其中80%的企業又面臨傳承問題,在很多形式上完成傳承的企業中,很多家族的父輩仍然擔任著企業的監事長,這一方面體現了父輩對孩子接過班后‘扶上馬,送一程’的心態,另一方面也有著不放心的因素。”
而在所有讓父輩不放心的因素中,家族企業在歷史上不斷遭遇的傳承不過三代的魔咒最為突出。
家族企業的傳承魔咒
對于這一傳承魔咒,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戰略學教授寧向東舉例說,“假設第一代創始人生下兩個子女,那么在財富傳承兩個子女將各得50%的股份,假設這兩個子女中一個子女生了四個孩子,那么,到傳承時他的孩子能夠得到的就是每人12.5%的股份,而另一個子女只生了一個孩子,那么在傳承時這個孩子仍能得到50%的股份。”
如果拿到50%的孫輩愿意并擅長企業經營還好,如果他不愿意或者水平不夠,很可能就要由另外四個孫輩中一個優秀者來承接經營,事實也通常如此,四個孩子中總能找到一個更優秀的。于是,問題出來了,本來平等的五個孫輩,一個是占股50%的無能之輩,一個是占股12.5%的精英,那么,基于人性的本能,這個精英在經營過程中就會充分開動大腦做一些更有利于自己的事情。
“事實上,很多家族企業后來走多元化的路徑,會有很多貿易公司或者酒店、娛樂等產生現金流的子孫公司,公司結構設計得非常復雜,一個典型原因往往就是經營者在倒騰資產,而這種精明的方式往往是那些傻瓜式大股東并不易發現的。”
這樣做的結果是本來作為家族傳承的企業會越來越萎縮,而真正的財富被轉移到了精明的小股東接班人手里。然而,財富的轉移并不當然地帶來傳承上的轉移,從本質上來說,這樣的家族傳承已經流產,因為這種財富的轉移不可避免地會引發家族的內斗,產生訴訟或官司,一旦至此,訴訟無論輸贏,家族已經分崩離析。
鑒于一個孩子在家族傳承上的風險所在,為了家族香火的永續,采用各種方式,認罰、出國,或再娶,積聚到一定財富的企業家群體大都完成了再生育兩三個甚至更多孩子的使命。
而這,恰恰導致傳承魔咒不斷現身,單純財富傳承所擁有的諸多弊端更讓創業企業家苦惱不已。加上時代的變化,以及年輕人“自我”個性的不斷張揚,傳承面臨的新問題也層出不窮。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