謊言三:股票的年化收益率9%
不能否認,從1928年至2011年,美國股市的復合平均年回報率為9.2%,但這個數據并不能成為預測未來收益的基準指標。
首先,這些數字隱含了通貨膨脹,如果除去通貨膨脹所得的年回報率實際大概為6%。其次,這只是平均回報率,不是每人都能得到。
根據某研究結果,股市只在1949年至1967年、1982年至1999年兩個繁榮時期跑贏了通脹率。而很多投資者在此后來襲的大熊市中,反而將此前收獲的利潤都賠光了。
如果恰好錯過了這兩個繁榮時期,那么股市在其余54年中的投資總報率只有7%(計入通脹)。注意,這是總回報率,而不是年均。
謊言四:均衡的投資組合總會賺錢
其實,所謂的“懶人型”投資組合(60%的股票+40%的債券)其實是一個非常失敗的平衡組合。在過去的84年中,在1937年~1950年以及1965年~1982年這兩個時間段中,這一投資組合都沒能給投資者帶來理想的收益。這樣的歷史可能會在未來重演。
股票加債券的投資組合只有在股票或者債券被低估,或是兩者均被低估的情況下才會賺錢。在如今流動性泛濫的市場環境中,美聯儲已經令美國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降至2%的歷史低點。這一收益率比美國10年通脹預期要少半個百分點。而一般情況下,債券的收益是高于通脹率的。從這個角度而言,債券市場已經被大大高估了。
在未來十年,只有一種情況能讓你的債券投資有意義,那就是經濟要出現通縮,但這也會讓股票市場大幅下挫。
謊言五:大批資金正等待進入股票市場
很多人都認為現在有許多現金等待進入股市,然后推高股市幫助投資者盈利。這個想法的錯誤不僅在于沒有錢等待入場,而是即使有錢進入也不會幫助投資者盈利。
簡單而言,當一個投資者買股票的時候同時也會有另一個投資者正在賣股票。也就是說,假如一位老奶奶向市場投入了1萬美元,同時也有人從股市中拿出了1萬美元。或者說,假設我花了470美元買了一股蘋果,我肯定是從某個投資者手中買到這個股票。在交易前,我有470美元,他有一股蘋果;在交易后,我有一股蘋果,他有470美元,對股市而言總金額并沒有變化。【創業網Cye.com.cn】(本文編譯自Marketwatch專欄文章,原文作者為Brett Arends)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