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CMO魏江雷對這種不變深有體會。2007年從跨國公司惠普加盟聯想后,魏江雷負責中國區的戰略和運營、外設數碼和服務器兩條BU(業務單元)盈虧,以及俄羅斯和獨聯體銷售。剛來時魏江雷每天工作18小時,卻沒有得到理想中的評價,他有委屈,認為事情承擔得太多當然難全部做好,但當時的直屬上司、現任聯想控股高級副總裁陳紹鵬后來告訴他:“聯想的規矩是你做得到才答應,答應了就必須做好。”魏江雷那時是外企職業經理人通常的想法,老板樂意冒險我就盡力做;陳紹鵬是老聯想人的想法,你有能力就接下來,干不了就拒絕。魏江雷對我感嘆說:“IBM是百年企業,依靠系統來運轉,個人對結果是否負責,影響不大。聯想是一家只有28年的公司,它更像一家創業公司,需要創業精神,每個人必須對結果負責。”
柳傳志希望將這種文化貫穿到全球分公司,聯想美其名曰“文化融合”,過去針對中國員工叫“入模子”。這實際是基于不變基礎,要求外國員工的變化。“你們到印度去看,到歐洲去看,聯想當地員工每一個人說的話,都是把中國語言完全翻譯成當地的話。我們在當地招人除了考核業績,很重要的是考核文化的融合性,我們是有自己氣質的公司,如果你排斥文化融合,就不能到這個公司。”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HR負責人喬健說。聯想集團全球領導團隊(GLT)每年要聚集在一起培訓三天。2010年主題是企業文化4P(想清楚再承諾、承諾就要兌現、公司利益至上、每一年每一天我們都在進步);2012年企業文化新增了第5個P:敢為天下先。在聯想印度區總經理Amar Babu在班加羅爾的辦公室里,我看到他與GLT成員培訓期間身穿白色練功服打太極拳的合影。這一切,都是聯想希望外國員工接受的不變,或外國員工主動做出的改變。
文明的沖突終會聚焦到最高領導者身上,跨國公司領導者的身份正推動楊元慶痛苦改變,聯想集團能成為怎樣的跨國公司,也正取決于他能否完成蛻變。因為文化沖突和堅持己見,楊元慶和外國CEO之間曾發生一場軒然大波。
《聯想局》作者遲宇宙說,十年前楊元慶還比較內向,接受采訪時表達不是很流暢。“他當時已經是商界明星,每天面對著聚光燈,人在那里就要裝,但他當時表達能力還在錘煉,所以就會有些羞澀”。但現在接受采訪時看到工作人員把椅子擺放得離記者比較遠,馬上就很隨意地提出換房間,諸多細節充分顯示出他是這家公司的掌控者。
并購IBM PC業務時,聯想選了一條“穩妥的路”:外籍人士擔任聯想集團CEO,楊元慶擔任董事長。第二任CEO是威廉·阿梅里奧(William Amelio),結果和董事長楊元慶大起沖突。聯想在2008/2009財年虧損2.26億美元,柳傳志認為金融危機與虧損只是導火索,CEO的短期行為和文化沖突才是炸藥桶,“復出前的楊元慶像奧巴馬一樣痛苦,他對CEO的戰略不滿意,又管不了”。
阿梅里奧對自己熟悉的業務認識深刻,但自負而急躁,他不樂意推進交易型業務,楊元慶就做給他看,阿梅里奧認為楊元慶越權。柳傳志對我感嘆說:“在中國,董事長就是企業一把手,但按國際規則,董事長和CEO權限分明,董事長若認為CEO不合適,可以換人,當然還得說服董事會,但不能親自插手。你要自己插手,這問題可大了,到時候效果不好責任誰負,尤其是國際商界怎么看我們?”最終阿梅里奧離任,楊元慶擔任聯想集團第三任CEO。
但柳傳志認為這更多是楊元慶“經驗老到不老到、對問題隱忍不隱忍的事”。柳傳志不完全認同歐美的職業經理人制度,認為職業經理人會為短期業績犧牲長期利益,他希望為聯想找到真正的主人,為公司的千秋萬代著想,這也是他對變與不變的看法。“我原以為職業經理人的覺悟有多高,遠不是那么一回事,以我切身體會,起碼一半外國企業也該反省,你看現在美國做得好的互聯網企業,也都是創始人在親自抓。”柳傳志說。2011年,楊元慶自籌資金購買聯想股票,柳傳志支持且幫助,他說:“楊元慶希望有個舞臺能夠讓他成為聯想真正的主人,這就充分顯示我待在那里是多余的了。”這正吻合柳傳志對聯想集團跨國化后的管理模式,他把董事長職務交還弟子,退出聯想。
楊元慶曾是一名典型的中國企業家,把戰略思考得很清楚,要求團隊有很好的紀律和很強的執行力,他注重細節,喜歡直接推進業務,若結果不能讓他滿意,他立即指出。聯想CTO賀志強說:“楊元慶能把5%的希望變成100%的現實。”全球化對楊元慶的挑戰是,如何用更開放的心態容納不同國家的文化,如何擁有更廣闊的國際視野。如今楊元慶變得更耐心、更寬容了,有些外國人對指令喜歡多問幾個為什么,喜歡表達自己的看法,他們也比楊元慶更懂印度、美國的市場,楊元慶開會時就讓外籍高管離他更近,在會上他更注重外籍高管在細節上的看法;楊元慶也更外向了,他會經常邀里做客,一起打沙狐球、高爾夫,他與員工的交流也更多了。英語困擾也得到有效解決,2012年4月聯想美國誓師大會,楊用流利的英文脫稿演講,兩千多美國員工全體起立鼓掌致敬。
柳傳志有點像《功夫熊貓》里的師父,底下是楊元慶、朱立南、郭為、劉軍和陳紹鵬等諸位弟子,師父給擔任聯想集團CEO的楊元慶打90到95分,但如果考慮到要將聯想打造成一家受人尊重的跨國公司,他認為楊元慶還要更進一步。柳傳志說:“楊元慶需要把能做的事交給手下,自己思考更高的愿景,思考如何布局,不停地將公司推得更遠,要學會吃著碗里的,看到鍋里的。”師父已經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楊元慶最大的使命壓力是,他能否完成徹底蛻變,帶領聯想成為受世界尊重的中國式跨國公司?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