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3日創業板正式開板。一周后,中國創業板正式上市。截至今年10月30日,中國創業板迎來了上市四周年的慶典。
創業板市場作為主板市場的重要補充,它憑借著相對較低的上市門檻吸引了一大批成長型企業,也為這些企業帶來巨大的融資空間。以它的發行條件為例,根據資料顯示,企業需要符合連續兩年連續盈利,近兩年凈利潤累計不少于1000萬元,且必須持續性增長等條件方可發行。不過,相對于發行上市門檻較高的主板以及中小板市場來說,創業板的發行上市門檻也是相對較低的。因此,不少企業因暫時無法登陸主板或者中小板而選擇在創業板上市。
在短短四年的時間內,創業板上市企業從最初的28家擴張至當前的355家,累計為中小企業提供超過2000億元的融資總額。截至昨日收盤,創業板指數報收于1273.29點,較上市基準點位上漲了27.3%,對應的平均市盈率約為55倍。四年來,創業板公司的總市值已然躍升至1.43萬億,較上市之初增長9倍!
然而,面對近幾年創業板市場的飛躍式發展,不少隱藏已久的弊病也開始逐漸浮現。
以創業板的市盈率水平為例,過高的市盈率水平已經頻頻遭遇市場的質疑。截至昨日收盤,創業板的市盈率約為55倍,該水平與上市之初56倍的水平相當。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短期內創業板指數遭遇了快速殺跌的走勢,目前指數點位已經較前高點下跌超過10%。那么,5、60倍的市盈率還能否撐得住創業板呢?
當前主板市場的市盈率約13倍,中小板市場的市盈率約36倍,而創業板市場的市盈率則高達55倍。然而,在過去一年的時間內,在上述三個板塊指數的表現中,創業板市場的整體表現遠遠超越上述板塊指數的平均水平。相反,擁有極低市盈率水平的主板市場卻成為過去一年中表現最弱的市場。究其原因,主要得益于經濟轉型以及改革紅利釋放下的大環境。的確,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創業板的預期增長空間將會大大擴增,而作為提前反映基本面情況的股票價格必然會得到惡炒。不過,隨著創業板股價的持續飆升,基本面的轉變情況卻遠遜于CYE市場預期。以近期披露的三季報數據為例,355家創業板公司整體凈利潤增速不足5%,該數據較市場預期相差甚遠。實際上,今年以來,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情況也不如人意,以一季度的上市公司凈利潤增長率為例,當期占比創業板市值最大的50只股票的凈利潤增長率僅為27%,遠低于市場預估的42%增長率。再以今年上半年的業績披露情況為例,當期162家創業板上市公司出現了凈利潤同比下滑的情況。可見,雖說經濟轉型以及改革紅利的釋放會給創業板公司帶來巨大的發展空間,但是中短期內仍然很難體現出基本面迅速好轉的狀況。因此,筆者認為,當前創業板近60倍的市盈率水平更可能是前期市場過度解讀政策預期利好的作用,而大資金的助推效應成為創業板市場持續高漲的主因之一。
另外,有不少評論認為,創業板已然成為典型的“造富板”。的確,四年來,大股東通過企業上市而實現資產暴增的個案頻繁出現。更有數據顯示,當前創業板有337位股東的個人財富超過5億元,而在上市之初,該財富值對應的人數僅為33位股東。
近年來,企業瘋狂圈錢以及接連不斷的包裝造假上市的案例不在少數。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進一步發展,而創業板憑借著較低的上市門檻,自然吸引不少的企業進場。通過上市,大股東的身價能夠暴增百倍已經成為了常態。不少企業認為,在當前經濟形勢不明朗的狀況下,企業的經營狀況每況愈下。有數據統計,中小企業一年的利潤率僅為2.5%,即企業辛辛苦苦運作了一年,最終的效益仍然趕不上CPI的增速。然而,通過企業的發行上市,大股東卻能夠輕松實現自身資產的暴增,更有甚者通過企業上市而實現身價增長近百倍。于是,在犯罪低成本以及巨額利益的驅動下,不少企業甘愿冒風險來造假上市。
創業板這四年不僅為資本市場帶來巨大的發展空間,而且還為部分大股東實現了身價的暴增。筆者認為,造富與造假的齊飛已經成為了創業板的真實寫照,也是社會財富“一邊倒”的典型案例。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