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產業高耗能、高排放,被認為是空氣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北京周邊的省份恰恰又是鋼鐵生產的大省。
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粗鋼產量超過7億噸,來自遼寧、河北、山西、山東等北京附近的四省份,產量就達到3.29億噸,約占全國產量的46%。
今年年初,一份來自環保部的調查報告顯示,在受訪的京津冀地區近300家鋼廠,超過7成環保設施不達標,違規排污現象嚴重;同時,最新公布的三季度全國74個城市空氣指數排名上,前10位最差空氣城市中,京津冀占據8席。
10月15日,國務院出臺了化解產能過剩的整治方案,計劃在未來5年削減鋼鐵產能8000萬噸,在壓縮過剩鋼鐵產能的同時,意在治理華北地區因大量鋼鐵生產帶來的大氣污染。
作為全國鋼鐵產量的第一大省,河北成治理重鎮。該省計劃到2017年,削減近6000萬噸產能,調整后全省鋼鐵產能將減少1/3。
“在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中,市發改委將通過壓減鋼鐵產能和整合重組、削減煤炭消費、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減少污染物排放,2013-2016年,全市計劃投資1487億元建設港口物流、金融服務、商貿旅游、醫療養老等市場潛力大、耗能低、污染少的現代服務業項目150多個!弊蛉眨短粕酵韴蟆返囊粍t報道宣告了唐山市的經濟新格局——壓縮重工業,發展現代服務業。
11月1日,河北唐山市召開“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新聞通報會,通報了該市壓減鋼鐵產能的“原則和途徑”:例如“2016年底前淘汰1000立方米以下高爐和60噸以下轉爐”等。
在這一次的“減產”方案中,唐山這個鋼鐵重鎮領到的任務是“削減4000萬噸”。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唐山地區約有144座高爐,2012年產量為8107萬噸。若以2011年的“重點統計的鋼企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標”粗略計算,唐山地區2012年排放約12.4萬噸二氧化硫、8.91萬噸粉塵。
北京周邊四省年產粗鋼逾4億噸
2012年,北京周邊四省粗鋼產量超過4億噸,高耗能、高排放的煉鋼工業被指是空氣污染“元兇”之一。
鋼鐵業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一直是制造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北京的周邊,遼寧、山東、河北、山西四省繞成圈,由東向西一字排開。它們有個共同的特點,都是生產鋼鐵的“大戶”。
2008年伊始,隨著四萬億投資盛宴啟動,中國的鋼鐵工業也進入急速增產擴建的周期。
統計數據顯示,從2008年到2012年,全國粗鋼產量從5億噸迅速擴增到7.17億噸,產能更是從6億噸猛增到接近10億噸的規模。
在2012年的7億多噸粗鋼中,來自遼寧、河北、山西、山東四省,產量達3.29億噸,約占全國產量的46%。
被鋼廠多重“包圍”下的北京,近年來空氣污染日趨嚴重。一段時間以來,霧霾天、重污染、PM2.5一度“爆表”,已成為公眾對北京的印象。
10月22日,環境保護部發布了2013年第三季度全國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報告。其中,全國空氣最差的10個城市中,京津冀地區占據8席。
11月1日,中國氣象局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以來全國平均霧霾日數為4.7天,52年來最多。其中,遼寧、河北、山東、山西等地更是創歷史同期最多。
環保部華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副主任王贛江曾撰文表示,由于華北地區產業結構偏重,鋼鐵、焦化等重工行業產能過剩問題突出,污染物排放量巨大,對區域大氣污染“貢獻巨大”。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微博)介紹,空氣污染主要是來自于汽車尾氣和工業排放。由于生產過程中耗費煤炭量巨大,鋼鐵業又是工業排污中占比最重要一環!昂苊黠@,鋼鐵產業的區域性高度集中,是京津冀地區空氣污染的重要原因!
超7成鋼廠排污設施不達標
來自環保部的調查報告顯示,在京津冀地區受訪的近300家鋼企中,超過7成的鋼企環保設施不達標。
鋼鐵工業冶煉的過程中,釋放出來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塵,都被認為是構成空氣污染的主要物質。
根據中國冶金工業規劃院的調研報告,2001年至2011年,重點統計的鋼企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標呈現下降趨勢,噸鋼二氧化硫排放量由4.46千克下降至1.53千克,噸鋼煙粉塵排放量由4.59千克下降至1.1千克。
即便如此,這一數字與國際先進的排污標準仍有較大差距。早在2009年,德國蒂森鋼鐵公司噸鋼煙粉塵排放量已達到0.42千克,韓國浦項僅有0.14千克。
來自環保部的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鋼產量為6.27億噸,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達到176.7萬噸、氮氧化物93.10萬噸,工業煙塵和粉塵排放量為56.28萬噸和93.47萬噸,分別占工業排放量的9.5%、6.3%、9.3%和20.7%;2011年,鋼鐵二氧化硫排放量猛增到251.4萬噸,工業粉塵為206.2萬噸。
“這還只是統計內的企業排污量,大量的中小鋼廠根本沒有統計進來,它們的排污狀況更差”。冶金工業規劃院院長李新創表示,如果我國鋼企污染物排放指標達到國外先進水平,對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將降低一半以上。
一份來自環保部的調研報告,顯示出華北地區鋼企排污現狀不容樂觀。
10月22日,有環保部官員表示,該部于今年年初對京津冀地區298家鋼鐵企業進行逐一摸底排查,75%以上的鋼鐵企業都未按標準排放污染物,違法排污、超標排污現象嚴重。
環保部科技司司長熊躍輝對媒體表示,在華北地區接近3.5億噸的產能中,超過7成是“黑戶”。若按相應的環保標準,在生產設備增加類似脫硫裝備,每噸鋼材成本要增加近100到150元不等。因此“黑戶”企業往往不愿花錢上環保設備。
此外,即便是安裝了治污設備,出于成本的壓力,在多數企業中也難以正常運轉。
今年7月,環保部污染排放總量控制司司長劉炳江曾公開表示,由于鋼鐵行業缺乏有效的監管,造成嚴重的大氣污染,因此鋼鐵業也將成為國家在“十二五”期間繼電力行業之后整治的重點。
在李新創看來,環保的壓力已經到了極限,同時部分鋼企不上環保設備降低成本,破壞了市場的公平競爭,“不論任何理由,鋼鐵縮減產能勢在必行!
河北鋼企面臨沖擊
在產能過剩和環境污染嚴重的背景下,近期國務院出臺化解產能過剩的方案,其中河北將壓縮淘汰6000萬噸鋼鐵產能。
10月15日,國務院出臺了《化解產能過剩政策的指導意見》,稱將有效地推進和化解鋼鐵、水泥、電解鋁等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矛盾;其中鋼鐵業作為產能過剩的大戶,成為整治的首要目標,計劃在未來5年壓縮8000萬噸的總產能。
發改委相關官員表示,產能過剩導致鋼鐵、水泥等行業利潤大幅下滑,企業普遍經營困難。同時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等問題,直接危及產業健康發展,甚至影響到民生和社會穩定,因此治污減產勢在必行。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