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會”于4月8日-11日在海南博鰲舉行。聯想控股董事局主席柳傳志在“正和島夜話”上表示,對現在中國商業的誠信狀況不滿意,并認為在中國當今的營商環境中,企業要維持誠信需要付出較高的代價。柳傳志同時稱,中國企業家需進行優勢互補來實現合作,并就中國商業環境中企業的誠信問題進行討論。
柳傳志表示,在中國當今的營商環境下,企業要維持誠信需要付出較高的代價,并坦言對目前中國商業的誠信狀況并不滿意,“不守信用的人里面,有相當一部分人在中國的社會不一定會付出代價”,但他強調,“聯想的各種制度會盡量保證讓老實人不吃虧。”
柳傳志稱,誠信是自己和聯想尋找合作伙伴的首要條件,“合作的時候我們首先關注價值觀是否相同,不然合作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價值觀的不一致,比如互相沒有誠信的話,將會有大的不可收拾的問題出現,那代價就會非常慘痛”,因此即使合作對象的精明和聰明有100分,但若誠信只有80分,這20分也會影響合作。
柳傳志還在會上談到了此前聯想內部的一次處罰,由于個別部門的不講誠信,公司曾在90年代至2000年之間將10位同事送到司法機關。“雖然對企業來說是很大的損失,但為了維護規則,所有人只要違背了規則都需要接受處罰,這樣企業文化才能保持嚴格”。即使是普通開會遲到,公司也有相應的懲罰,從1990年開始一直執行到現在,柳傳志本人也被罰過三次。
以下為全部實錄:
蔣先生第一個問題,不守信用的人是否一定會有慘痛的代價,是說其中一部分人有慘痛的代價,還是所有的人都會有慘痛代價?這里面相當一部分人在中國的社會不一定付出代價。
在聯想里老實人不會吃虧,我們各種制度保證盡量讓老實人不吃虧。 因為實際上合作的時候我們首先看的價值觀是不是相同,不然合作到一定程度以后,由于價值觀的不一致,比如互相沒有誠信的話將會發生大的不可收拾的問題出現,那代價就慘痛了,所以,最好還是在前面把問題弄清楚。
我們把十個同事送到了司法機關,在90年代到2000年之間。是為了維護規則,所有人只要違背了這個規則不論是誰,在我們公司里有大客戶的子女,有領導同志的子女,他們來之前就預先跟家里說好了,來了之后不能讓人知道你是誰,對誰都一樣,而且我們自己的子女也不進公司,全不進公司,這樣規則在執行中不管是誰,只要你違反了這個規則,先是批評,一次,兩次,到了這個時候堅決就這么做,這樣的話企業文化就嚴格… 一次是一個很有背景的人家里來請托,我們堅決把這人退回去了,后來他家里又改變了,同意他在這兒接受我們的處罰。還有一個是政府提出了請托,那我們就同意,按照政府的說法做。
就說聯想開會遲到的故事你聽說過嗎?聯想要開二三十人的會,如果遲到的話這個會是準時開的,誰遲到的話罰站一分鐘,會議正開的時候,停下來默哀式的讓你站一分鐘,這實際是個非常難過的事兒。這件事情了不起在哪兒?從1990年開始一直執行到今天,只要有一定做。
我被罰過三次,不管什么原因。有一次是在酒店里開會,開會之前我去上洗手間碰見我們科學院的院長了,我就不好意思跟他說,跟他握了手立刻去開會。 那老早以前的電梯,聯想自己的電梯沒那么壞。但是你嚴格這么做了以后,所有人都知道這就是規則,沒有人敢觸犯規則。
剛才李子彬說為什么國內商業誠信不好呢?關鍵大環境的法制,一定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選擇性執法,一選擇性執法就把人整個弄糊涂了。 所有的企業都會遇到的問題,最難解決的問題是文化磨合的問題。什么叫文化磨合?來自不同企業的人,不同國度的人咱們怎么配合在一起工作,這其實是個大問題,大家互相并不了解,你不信任我,我不信任你,怎么能在一起配合工作。
第二個困難,對聯想當時,我只能說當時,當時我們并購IBM[微博]的PC的時候,買的是人家的品牌,買回來以后中國人有了ThinkPad以后,外國人還信這是ThinkPad嗎? 你買的是IBM的叫ThinkPad,到你這兒還能叫ThinkPad嗎?結果還是ThinkPad,而且比以前賣的更好了,堅決保證它的質量,堅決有一系列的措施讓人相信它。
第三買回這個企業國際員工會不會散? 后來是沒散,因為做的好了,待遇增加,在歐洲的員工多年都沒漲工資了,在我們這兒漲工資了,當然做的更高興了。 我想說一個跟美國企業打交道的體會。剛才那位21世紀報道的朋友說的關于打交道的難處,有一點,跟美國企業如果互相不了解,要進行類似并購的談判一定要有比較好的中介,為什么呢?因為到最后的時候,他經常會為一些萬分之一可能出現的問題糾纏不清,要大量的律師來解決這些問題,其實在中國人主要問題解決完了,合作就簽字了,他們總會有大量的律師,我也不知道美國人為什么對這個特別的津津樂道,會拖延很多時間,但是要有好的中介組織,中介機構,比如審計師事務所是幾大他們信任的,律師也是他們信任的問題會好解決的多。
剛才那位朋友,你說青年人需要房子住還是想要房子升值賺錢?如果真的第一個住的話,其實我們國家應該更多的把租房的概念放松出去,讓年輕人有房住和有住房是不同的概念。很簡單了,大學畢業后工作一兩年最起碼你租的起房子,租的房子也分等級,有廉租的,好一點兒的,等等,這樣的話他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
我覺得現在的問題就是大家想把住房變成一種投資,因為增值增的快,另外一種文化,沒有房子丈母娘不嫁女兒。 如果不是這個問題,真的就是為了有房住,租房就可以了。在我們這兒看員工的等級,他的工作崗位,如果學歷比較高,工作崗位比較重要的話,四五年,五六年應該有一個比較比如六七十,七八十平的住房。如果剛進來只能是有房住。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