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業咨詢公司Technomic的巴里•弗蘭茲(Barry Friends)表示,百勝和麥當勞這樣的公司“基本上就是試圖在亞洲復制其美國業務——除了使用當地勞動力以外”。
OSI是一個典型的例子。20世紀70年代,隨著麥當勞在美國的需求增加,奧托家族請來金融家謝爾登•拉文(Sheldon Lavin)幫助擴大肉類加工業務。拉文最后從奧托和他的兩個兒子手里買斷股份,成為OSI的全資所有者和首席執行官。當麥當勞在20世紀90年代進入中國時,OSI緊跟著進入中國市場。麥當勞曾經表示,它將在兩個大洲保持其與長期供應商的合作關系。
拉文與麥當勞的交情非常深,因此能成為麥當勞旗艦慈善機構、幫助為住院患兒家屬安排住房的“麥當勞叔叔之家”(Ronald McDonald House)的一個受托人。
OSI現在每年在中國加工3億只雞,占全國總量的大約3%。
劉國棟表示,在麥當勞引進其美國供應網絡的同時,肯德基通過與中國國有伙伴合作,開發了本土供應鏈,其中許多企業具備現有的物流作業,即便現代化程度不高。
如今,肯德基在中國擁有650家供應商,并擁有大部分的配送系統。這使得它比麥當勞具有更大的靈活性,麥當勞更喜歡使用一批專職的供應商。這種方法可能使肯德基的供應鏈更難監督。
這些年來,兩家對手的策略已經趨于一致:“由于業務快速發展以及產品數量需求迅速上升,同時也作為一種分散采購風險的風險管理措施,這兩個品牌交叉進入了對方的初始供應基礎:麥當勞從當地供應商購買原料,而肯德基從OSI這樣的外資供應商購買,”劉國棟表示。
一位發言人說:“即使我們從進口開始,麥當勞始終試圖也引入本地供應商——如果他們能通過我們的質量和食品安全篩選!
隨著OSI在中國發展(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全國各地的加工廠投資7.5億美元),該公司獲得了其它客戶。如今遇到麻煩的上海加工廠,以及在昆明的另一家加工廠,都是在2008年為了服務于肯德基而建立的。
麥當勞日本此前向OSI上海加工廠采購大約五分之一的麥樂雞塊(McNuggets)。丑聞曝光后該公司已宣布,將停止從低成本的中國來源采購任何麥樂雞塊。
食品工業專家說,對整條供應鏈的更好審核,以及向供應商讓利,可能有助于防止違規行為。
專家們表示,對于庫存太多的供應商來說,誘惑在于設法把它們賣掉(無論合法與否)以避免損失。過期僅幾天的冷凍食品是很難檢測出來的。
安全專家主張追查產品的來源,并且更好地監測過期或廢棄食物的下落。其它薄弱環節包括,將食品從工廠交付至餐廳的物流公司,以及與自己負責監督的工廠關系過于密切的監管者。
亞洲品質檢驗有限公司(AsiaInspection)創始人施柏濤(Sebastien Breteau)表示,“在食品行業,很多人仍然抱著‘沒人看見就沒事’的態度!痹摴究蛻糁杏幸患掖笮涂觳瓦B鎖店集團。
Owen Guo、克里斯蒂安•謝潑德(Christian Shepherd)和珍妮弗•湯普森(Jennifer Thompson)補充報道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