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經歷過太多的苦難和災禍,但從來沒有被災難壓垮,始終生生不息,繁衍發展。這是因為她有著堅忍不拔、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有著在艱難困苦面前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優良傳統。強大的國家意志在這個飽受磨難的國度迸發著時代強音。
【解說】
我國經濟平均每年保持9.8%的增長速度,已經躍升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在這令人欣喜的同時,人們也發現行進的中國正面臨著一系列的“難點”。
經過30年的艱苦努力,我們在經濟還不發達的情況下,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過快增長,但我們仍然是世界上人口壓力最大的國家,“未富先老”成為新的難點,老齡化問題正撲面而來。
國家看每年投入數百億元創造出1200萬個就業崗位,而每年全國新增勞動力卻達2000萬,就業是難點。我們同時還面臨人力資源短缺的現實,僅在長三角地區,16個工業城市的120萬家企業中,技師、高級技工缺口就高達68%。缺人又是難點。
我國農村改革30年來,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使農村貧困人口大幅度減少,率先實現了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但在農村,農業產業化程度還處于世界上較低的水平,農民不小康,中國不小康。農民如果留在土地上,難點在增收。
帶著脫貧致富夢想的上億農民來到城市的時候,一系列問題又開始浮出水面。國家每年新增數幾百億元人民幣投向社會保障,但1.3億農民工在城市依然遭遇社會保障缺失的尷尬。對進城的農民,難點在保障。
我們的發展需要大量土地資源的支撐,工廠廠房、道路建設、城市擴展都需要使用土地,土地資源緊張是經濟增長的難點。
而我們用占世界7%的土地養活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破解了“誰來養活中國”的質疑時,18億畝耕地這個底線已經是我們的生命線,保證糧食安全的難點是在對耕地的堅守。 我國煤炭、石油、天然氣、水等一系列重要資源的人均占有量在全球范圍內都排在中下游水平。石油、富鐵、富錳、銅……中國已經開始依賴進口。我們的難點是資源短缺。
但我們每創造1美元GDP所耗費的能源,卻是美國的4.3倍。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點是節約。
西方工業化走過了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但我們卻必須在環境和發展之間找到一種平衡。難點是既要發展,又要在發展中守衛家園。 幾十年的發展,我們形成了一套社會保障制度框架。但今天我們應對就業、醫療、養老、住房、教育等一系列民生問題的時候,因我們龐大的人口基數而呈現的保障規模,是我們有限的財力不得不面對的難點。
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需要節節攀升的經濟增長,但是,在越來越多的“世界第一”的背后,cye.com.cn卻仍然沒有擺脫投入高、產能低、消耗大、小產業過多的舊工業化模式。我們如果要從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難點在自主創新能力。
“中國國情”是諸多難點中的關鍵詞,解決這些難點,沒有可以遵循的模式和樣板。是一場攻堅戰,更是一場持久戰。這意味著我們國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雖然我們的過去、現在和將來,都面對著許許多多的難點,但我們在探索中前進從未停止過。
【字幕】中央黨校副校長 李君如
新一屆領導人,既繼承小平同志、江澤民同志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又根據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新的階段特征和新的問題提出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戰略思想,又應對復雜問題,包括目前正在應對的國際金融危機這么一個嚴重的考驗。這里呢,再次顯示了我們黨是不僅有凝聚力,而且有創造力,有創新力,能夠駕馭復雜局面。
【解說】:
我們在一步步前進,國家在一天天強大,看著日新月異的變化,面對舉世矚目的成就,除了興奮和喜悅,我們還似乎不應忘了什么。
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同志都曾多次告誡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對很不安寧的世界,面對艱巨繁重的任務,一定要增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清醒地面對前進路上的各種風險與挑戰。”
2005年溫家寶總理在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結束后,面對700多名中外記者說出了這樣一段語重心長的話。
【同期】:我們這個民族,在歷史上災難太深重了。這就培育了它憂患的意識,生存意志,和追求和平與發展的愿望。我們這個國家太大,問題太多,太復雜,這就要求我們這個民族,不畏艱險,百折不撓,堅定信心,永遠奮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