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強調要“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而大力推動新能源發展是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實現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然要求。為此,規劃綱要將新能源產業列為7項“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發展工程”之一,“十二五”開局之年,相關部門和地方關于鼓勵發展新能源產業的具體政策和措施陸續實施,相關領域將迎來跨越式發展的黃金時期,而有志于此的海歸創業者們無疑也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搶占第四次產業革命制高點
“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新能源產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對能源需求量的增加,我國能源資源儲量與未來發展需求之間存在一個巨大的缺口。”華北電力大學可再生能源學院院長、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徐進良教授這樣說道。
徐進良教授認為,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新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分別占69%、22%、9%。而我國煤炭探明儲量為1145億噸,僅可供開采41年。我國化石能源極為有限的儲量嚴重威脅著我國能源安全,制約著我國現代化進程。因此,開發利用新能源、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意義。
“我國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潛力非常大。在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為特征的第四次產業革命來臨之際,我國遇到一個極佳的發展機會。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為核心,培育戰略性產業,引領我國的制造技術、材料技術、信息技術等發展,才能在國際上占領制高點。”徐進良教授如此強調新能源的重要性。
新能源產業為祖國未來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徐進良教授認為,發展新能源產業關鍵在于技術的研發。“新能源產業對我國的科技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戰,能源安全問題也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我國應在新能源等相關領域引起全社會高度重視,積極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在相關領域引領世界發展潮流。”
海歸助推跨越式發展
看到國內發展的機遇,許多海歸帶著國外先進的理念和技術回歸祖國,積極助推國內新興產業的發展。江蘇綠洲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寶生就是其中之一。
2009年,陳寶生創辦了江蘇綠洲新能源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專有技術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工作。公司的研發團隊主要為海歸博士。
由于新能源產業在國內剛剛起步,創業環境還不成熟,創業初期,陳寶生遇到了很多困難。“因為這個產業還很新,不為一般人所熟知。我們去銀行貸款的時候,銀行不認可,貸款難度很大,我們不得不花費很多精力給銀行方面‘講課’。此外,新能源市場環境尚不穩定,例如,多晶硅的價格從每噸300萬元跌落到每噸40萬元,波動很大。”
“企業剛成立的時候,太陽能市場處在一個低谷。但從2010年下半年起,市場就開始紅火起來。主要是因為國家在‘十一五’時期就提出了‘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積極開發利用太陽能’,‘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更是把新能源產業列為國家重點培育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我們看到了國家發展新能源產業的決心,從事這個產業,恰逢時宜。”陳寶生談及企業的未來,滿懷信心。
在“十二五”開局之年,陳寶生說,把公司做好,為高科技領域人才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在技術和經濟等方面多做貢獻,是回報社會的最好方式。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