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皮”兄弟在接受采訪拍照時也區別對待:外媒可以用正面,大陸媒體只能用背影。在他們看來,外媒采訪,“國內人就很難知道”。
7月16日晚上10點多,土豆網上出現了一個視頻:《再也不用一手拿Touch, 一手拿手機啦》。沒有旁白,也沒有文字介紹。晃動的鏡頭中,只有一雙手在操作。
在將蘋果公司的一款音樂播放器——除了不能打電話發短信外,從外觀到功能,幾乎與iPhone一模一樣的iPod Touch——裝入一個黑色的套子后,這雙手撥通了中國人最熟悉的客服熱線:10086。
0.05秒后,電話接通了,從揚聲器里傳來了客服人員甜美的女聲。
看到這段視頻的“蘋果迷”——特別是擁有iPod Touch的蘋果迷們——不敢相信,這個神奇的“馬甲”,竟然可以讓iPod Touch搖身一變,成了炙手可熱的iPhone。兩者價差在3000元左右。
這段時長69秒的視頻迅速火遍網絡。截止到8月25日,土豆網的點播數超過了23萬次,轉帖數超過了13000次。
在每一個轉帖背后,來自中國、美國、韓國、日本等世界各地的“蘋果迷”們都在問同一個問題:什么時候,在哪里,可以買到這款產品?
視頻中惟一留下的線索是“衍生科技”四個字。
從小就是破壞狂
在他考上河南黃淮學院之后,干得最瘋狂的一件事,是用鼻子指揮鼠標。他的做法是:臉朝攝像頭,用自己研發的人像識別軟件定位鼻子,然后用鼻子移動鼠標。
在深圳北部郊外的一間廢舊倉庫里,兩雙不安的眼睛也在注視著網絡上的一舉一動。
當直線上升的點擊率以及潮水般的追捧涌來時,來自河南信陽的潘氏兄弟終于抑制不住激動,抱在了一起。
他們就是“蘋果皮”的制造者——22歲的潘泳和25歲的潘磊。
8月21日,南方周末記者輾轉與他們取得了聯系,并約定這一天在虎門見面。在走進虎門市中心的索菲特酒店大堂時,他們看上去就像一對剛畢業的年輕大學生,都穿著襯衫、留著短發。弟弟潘泳后來承認,他平時穿的一般是T恤衫,為了接受采訪才換上了不舒服的襯衫。
潘泳隨身帶著電腦,似乎一刻也不想離開它。吃飯的時候,他略顯煩躁,只是因為他覺得吃飯也是浪費時間,而他腦袋里想的仍是如何進一步改造“蘋果皮”的上網功能。兄弟倆約好一起來虎門接受采訪,也是想一次解決。
他們出生于河南信陽,父親做點小生意,母親是全職主婦。他們其實是三兄弟,哥哥潘磊在廣東江門做室內裝修設計,另一個弟弟在北京做汽配生意。唯獨潘泳從小就是個狂熱的技術愛好者。
在哥哥潘磊看來,潘泳有什么樣的奇思怪想都不奇怪。從小到大,他就是家里的“破壞狂”,家里的每一樣電器——電視機、電風扇、收音機、電腦、電子琴、DVD、音響——只要是能拆的,基本都被他拆過。
從小學到高中,潘泳的成績都是倒數,但卻對一件事感興趣,那就是計算機和軟件。
他第一次接觸計算機是在初中,做生意的父親給他買了一臺電腦,那時電腦尚是稀缺品。
高中時,他迷戀上了網絡游戲,晚上跳墻去網吧,白天就在課堂睡覺。高二時,游戲賬號被盜,他一怒之下,開始學“黑客”。一年多后,他就能改動網吧的計費系統,可以上網而不用交錢。
潘泳說,每次躺在床上,他總是不斷地冒出一些奇怪的想法。到KTV唱歌,嫌歌太老,他便想將KTV點歌系統聯網,直接在網上查找歌曲。他甚至都做過嘗試,軟件開發出來了,但無處試驗。
他說,在他考上河南黃淮學院之后,干得最瘋狂的一件事,是用鼻子指揮鼠標。他的做法是:臉朝攝像頭,用自己研發的人像識別軟件定位鼻子,然后用鼻子移動鼠標。最終,他取得了成功,不過,因為精度不夠,沒法應用。
不過,他在上大學后,由于學得更專,從昔日的“壞學生”突然變成了“好學生”。大一時,潘泳拿了全校網絡競賽二等獎;大二時,又拿了全校編程大賽第一名。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