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磊也是家里的頂梁柱,三年前,他們的父親被查出患有多發性骨髓瘤,至今仍在天津治病,每個星期都要花費近萬元。
但他不忍心拒絕弟弟,也考慮到可能的市場前景,他決定賭一把。離開江門,去深圳與弟弟一同創業。
他們的投入越來越大。因為電子零部件一般不零賣,他們就只好一打一打地買,常常是為了買一個電阻,要花上十倍的價錢。而開一個手工模,就要一千多元。為了測試效果,他們開了十幾個模,僅這一項就花了一萬多元——這已經夠買兩個iPhone了。
到了7月份,技術難題基本解決,兄弟倆決定,試探一下市場。他們給這款產品取了個形象的名字,“蘋果皮520”,諧音“蘋果皮我愛您”。同時準備注冊個公司,取名“衍生科技”。潘磊解釋說,“蘋果皮從蘋果衍生而來,所以用‘衍生’之名。”他還用己之長,為公司設計了LOGO和一整套形象識別系統。
7月16日,吃過晚飯,兄弟倆找鄰居借來一個iPhone當參照物,哥哥拿相機,弟弟演示,倒騰了兩個多小時,制作了文章開頭提到的那段視頻。
讓他們沒想到的是,網上的反響會那么大。他們公布的官方交流群當天就爆滿,加不進來的蘋果迷破口大罵。他們接著又開了第二個,第三個……但每一個,剛開幾個小時,就再度爆滿。
給他們提供倉庫的姑父其實一開始并不知道他們在做什么,直到有一天,他上網斗地主,看到了有關“蘋果皮520”的報道,他才知道,原來這對兄弟,“干出了一件大事”。
山寨廠商緊隨其后
山寨蘋果皮與“蘋果皮520”架構相似,也能實現在iPod Touch上通話和短信功能。只不過價格比兄弟倆公布的388元要高出近一倍。
在看過那段69秒的土豆視頻之后,想找他們的人,就留下自己的手機、郵箱和電話,稱“有大量采購”。
深圳另一家注冊于2002年8月的同名公司的網站,訪問量在7月16日后突然暴增。8月20日,當南方周末記者撥通網站上公布的手機號時,不等開口,對方直接說,“找衍生嗎?這里不是!”怒氣沖沖地掛了電話。
而在兄弟倆建立的官方論壇上,“皮粉”們——一個全新的粉絲團——迅速誕生。一個注冊名為王二的網友嫌官方設計的蘋果皮標志不夠好,在論壇上公布了他設計的新方案。其中一個,將蘋果標志殘缺的哪一塊補了上去。
鐵桿“皮粉”自稱,每天睜開眼睛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論壇有無最新消息。交流群里,出現頻率最高的問候語是:誰知道什么時候出貨?
一些手機網站也主動找到他們,稱可以幫其評測,請其快寄樣機。對“草根電子產品”來說,向各大垂直電子網站“送檢”,然后發表使用體驗,這是最廉價也最有效的推廣方式。兄弟倆求之不得。
8月5日,垂直電子網站的編輯們在試用了這款“蘋果皮”之后,“感覺不錯”,“Touch瞬間變iPhone”的體驗帖被各電子網站放到了顯眼位置。
然而,讓兄弟倆沒想到的是,就在他們的視頻掛出半個月后,一款名為Tphone的同類產品,出現在了中關村和華強北的電子市場上。
這款產品選用了質感更好的磨砂硬殼,中關村在線發布的評測報告顯示,山寨蘋果皮與“蘋果皮520”架構相似,也能實現在iPod Touch上通話和短信功能。只不過價格比兄弟倆公布的388元要高出近一倍。
兄弟倆這時才意識到,他們最有競爭力的,其實是這個創意。當他們將這個創意曝光之后,強大的山寨廠商們就已經開始了行動。
與他們相比,這些山寨廠的實力無疑更強,它們有動輒上千萬的資本和研發團隊,同時還有完整的產業鏈和渠道。以往,蘋果公司每推出一款產品,十天半個月之后,在深圳華強北幾乎都能找到“水貨”版本。這些山寨廠商最鮮明的特點就是模仿能力極強,而且速度很快。
而他們如果要實現批量生產,需要投入更多的錢——而這正是他們缺的。8月初,北京的一家風投曾經主動找到兄弟倆,詢問技術細節,但后來也沒了下文。
做一臺“蘋果皮”,至少需要找5家代工廠,包括電池、主板、通訊、外殼、組裝等環節。眼下十一臨近,正是手機生產高峰,有實力的代工廠并不好找。潘磊粗略估計了下,如果真正運作起來,投入至少要五六百萬——這已經遠遠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圍。
更為重要的是,一個他們從開始就忽略的問題,此刻出現了——“蘋果皮”是否侵犯了蘋果的權利?他們咨詢了五個律師,但沒有一個律師能告訴他們明確的答案。
他們想過申請技術專利,但咨詢過一圈之后,兄弟倆決定放棄。一是不知這個技術能不能申請“技術專利”;二是審批時間大概需要一年——等批文下來,他們的產品也早已被“山寨”打敗。
從開始到現在,兄弟倆投入了近10萬元,父母支持了4萬,其余都是哥哥潘磊的積蓄。他們曾打算先賣一部分產品,賺回錢后再投入生產另一批。
7月底,他們找了一家小廠,訂購了200個。然而,初出茅廬的他們沒想到的是,當這200個產品運到家之后,才發現,能用的只有60多個。
原本在淘寶上掛出去的銷售信息,被臨時下架。一些人開始在論壇內大罵他們是騙子。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