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誰是最受歡迎的網站?在去新德里的飛機上,鄰座的印度年輕人Mohit飛快給了我答案:Google。他說,你能從中找到任何東西。
他隨即從口袋拿出iPohne,滔滔不絕地向我展示各種應用。還說他每天都上Facebook、Twitter看看朋友,說他曾留學歐洲,常用Skype和同學通話,或用Yahoo Message、MSN聊天,還用一些App 應用學中文。
“難道沒有印度本地的互聯網站么?”我問。如果要我回答,我會告訴他我用UC上網,查百度搜索、用QQ聊天、沒事就發微博。Mohit的回答很干脆:None。他幾乎說不上來一家印度本土互聯網的名字。
不過,當我到了印度,才發現這個優越感十足的印度青年并不理解印度平民的互聯網。這大概隱含著印度的貧富差距之懸殊。事實上,在印度,你能看到奔馳與牛車在擁擠的道路上并駕齊驅;豪華酒店和綿延數公里的貧民窟并存;大群西裝革履的年輕人從Infosys、TaTa等軟件巨頭里走出來,而整個國家近三分之一的人是文盲。
但你能想象文盲也能使用App嗎?一家名叫RockeTalk的移動互聯網公司就做這樣的事。它類似中國的微信。目前,RockeTalk擁有大約600萬的注冊用戶。印度移動分析公司Informate的數據顯示,RockeTalk是印度最大的移動社交APP,甚至超過了Facebook和Twitter。
RockeTalk營銷總監Sameer Agarwal說,很多文化程度不高的農民通過RockeTalk進行語音聊天,主婦也能通過它和同伴語音交流,看看市場上有什么新玩意兒要買。更多人喜歡電影和明星,下載明星視頻讓RockeTalk賺了不少廣告費。
Sameer Agarwal 說,上季統計顯示,每個用戶平均每次會話時間約46分鐘,消耗15.4 MB流量。
這樣的Cye流量花費比中國手機用戶還奢侈。但這正是印度移動互聯網有別于中國的優勢,它們資費比中國便宜多了。印度2G包月流量僅20元人民幣,而中國20元僅能獲得150M~500M。
這大概有個背景。印度國民還沒有普遍享受到PC互聯網服務,PC價格和寬帶費遠超過大部分居民承受力,但手機卻是印度許多地區主要甚至是唯一接入互聯網的終端,運營商之間競爭激烈,資費反而低廉。
統計數據顯示,印度有11.5億人口,固網用戶1億,手機用戶超過5億,手機上網用戶超過4000萬。一些機構預計,2013年印度移動互聯網用戶將達1億。
麥肯錫報告就這么說,在這個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的國家,要想為相對貧窮的居民提供用得起的互聯網服務,跳過PC階段,直接進入移動上網階段,也許行得通。更多樂觀人士認為,印度有機會成為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移動數字社會。
中國互聯網企業已看到印度這一機會。UCWeb、阿里云、聯想平板等眾多移動互聯網業務正快速滲透印度。
印度當地最大的分類信息網站Quikr也計劃通過和中國UC合作布局移動互聯網。這是趕集、58同城幾年前做的事。印度移動互聯網環境大約處在中國2007年的水平,由于終端環境、產業生態、用戶習慣與中國有許多類似,中國經驗或許可直接復制。
不過,要實現目標,最大挑戰是要找到可持續方式,要讓內容服務企業能以消費者可承受的價格獲取回報。麥肯錫統計,過去3年,印度人平均每天通過電視、DVD和CD等渠道獲得數字內容的時間高達4.5小時,而移動互聯網的數字內容則剛剛起步。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