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萊塢,整個電影營銷的比重甚至是影片成本的三分之一,如此亦催生出多達四十余家預告片制作公司,這些公司多專攻某一類電影,因身處行業下游,規模均不大。不過,近乎完美的工業化制作令好萊塢制片方及投資人愿意支付25萬至75萬美金的預告片制作費用。而在國內,預告片還是早期市場,預告片費用、制作流程等并無標準,這意味人人都有機會。
藝恩咨詢調查顯示,影響國內觀眾走進電影院的首要因素還是明星和導演,而這一關鍵動因在國外是預告片。例如《鋼鐵俠2》預告片曾在Youtube上點擊超過2000萬次,僅北美票房就輕松突破3億美元。不過在國內因渠道投放成本過高,魏楠仍舊難以說服制片方和投資人將更多的重心轉向預告片營銷。
但預告片對票房影響至關重要,甚至是影院排片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周及最終票房比例約為1:10,口碑營銷通常在影片上映后的第二周開始發揮作用。映前營銷能吸引多少觀眾為電影買單,是影片成敗的關鍵,若首周甚至上映首日的票房不佳,有直接利益關聯的院線方即會減少排片。由此,預告片愈發顯得重要。
國內每年電影產量約為500至600部電影,對魏楠來說,這都是商機。2013年是Trailer Movie成立的第三個年頭,在一月內,魏楠及團隊將為春季檔或五一檔同時展開14個項目。“基本上不用睡覺了。”魏楠說。
每天下午兩點是他開始工作的時間。通常魏楠會在七、八個剪輯室兜上一圈查看進度,此外,他還得考慮不同利益方的訴求,應酬周旋其間。這是一項壓力巨大的工作,魏楠有時會選擇在深夜騎上哈雷在北京二環兜上一圈,因為“可以放松,什么都不想”。
復制魏楠的成功并不容易。最大的門檻來自硬件設備和專業人才,其工作室每年僅用于特效、剪輯、三維動畫的正版軟件費用就超過500萬,預告片音樂需找專職作曲或是購買海外音樂版權,每首價格約三四萬至十余萬不等。其他運營成本亦高居不下。Trailer Movie的字幕、音樂以及影片剪輯均有專門團隊負責。如字幕團隊由兩名法國人領銜,每人每月薪水高達10萬元,由于老外不理解漢字含義,其創作反而更能突出視覺效果。這些人無一例外均為廣告出身,并沒有電影藝術背景的人士,魏楠認為唯有如此才能將預告片視作產品,而不用糾結鏡頭的藝術性。
電影營銷公司影行天下總經理安玉剛對此非常贊同。“一定做好產品細分,而預告片就是告知觀眾你的電影是什么等信息的最有效方式。”安玉剛說。電影預告片的剪輯內容可與電影完全不同,安玉剛認為預告片剪輯的關鍵在于數據管理。安玉剛在營銷影片《關云長》時曾非常忐忑,因為《葉問》上映在前,他擔心觀眾對甄子丹的動作片感到厭倦,但調查結果顯示觀眾依舊樂意為此買單。
而在張小北看來,明星訪談、明星見面會、新聞稿等均應被視作電影營銷手段,一部高票房電影往往需要團隊作戰,預告片則是排頭兵。“預告片將來不能讓觀眾看完就完了,還得讓他們熱衷于傳播給別人。”魏楠對《環球企業家》說【創業網Cye.com.cn】。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