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運營商化 鑒于前面講的模式和業務的國際化,我們可以看到,隨著市場的發展,我們國與國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現有的大的運營商將得不到有效的保護,將來我們是完全開放的市場,開放程度會比以前高很多,日本移動互聯網當今正面臨著挑戰,過去是運營商主導的創新,而今天是互聯網企業(Apple、Google)。 俄羅斯i-Free公司CEO Kirill Petrov在移動互聯網大會上說,他們有五項假設,第一個假設就是移動運營商的作用會越來越低,他們將只是成為數據的通道,基于這些判斷我們做出了一個決策,就是加強創新,新的戰略就是要減少對運營商的依賴,要更好的應用跟合作伙伴的關系,推進新的技術,進入新的市場,比如電子服務、電子融資、電子金融。 韓國移動互聯網當中最早上市的公司發言人稱,移動互聯網正在發生變革,在變革中贏家不再是確定的,沒有人確保你贏還是輸,他認為在韓國、日本甚至Cye.com.cn在中國,市場的秩序都會重新洗牌。MTC聯合創始人鐘雄認為,這個洗牌就是去運營商化,這對于那些用戶領先技術,保持創新的企業是一個絕佳的信號。 鐘雄不得不再引用摩根斯坦利的報告:運營商的“圍墻花園” 將以極快的速度坍塌– 英國移動用戶正在紛紛放棄運營商的門戶網站。 應用云端化 在本次移動互聯網大會上,本土的開發公司:大頭無線、播思通訊、斯凱網絡都認為要關注1K左右手機的用戶軟件,不是iPhone這一類。而來自Opera首席戰略官Rolf Assev“我們的服務器處理掉90%的信息,然后回發給手機瀏覽器,這是非常關鍵的技術,畢竟現在2G的用戶非常多,只有這樣做才能滿足2G手機用戶的需求。”這簡直就是異曲同工,手機天生就是一個云終端,而在其上面運作的程序也必須是一個云終端。 最后,縱觀兩場行業盛會,它們共同關注的本質話題其實都一樣,那就是創新,面對日新月異的移動互聯網,大的模式還有更多的創新可能,應用方面的機會更不必說,而更多的創新將來源我們的生活,來源于我們對細節,細小事物的洞察與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