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治非標模式的“資本病”
當然,差異化、個性化的小規模企業可以盈利,但是這樣的企業也有自己難念的經: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非標準化運作模式(簡稱非標模式)很難維持——這一方面由于個性化的成本太高,另一方面則來自于風險投資者的質疑。
“資本關注的東西是不一樣的。”吳芳芳直言不諱。吳芳芳的摩登小姐旗艦店走的就是非標路線。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吳芳芳便開始盤算引進風險投資。
然而,在與風險投資接觸的前期,吳芳芳總是被問到類似的問題:怎樣讓你的產品更加標準化?怎樣使企業取得規模性發展?為了解決風險投資者們提出的問題,吳芳芳想到了一種方法——采取非標化產品和標準化產品相互組合的策略。
體驗難題該如何解決
阿里巴巴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CEO衛哲:美國有一個非常成功的網絡鞋店,它每次都堅持給顧客送去三種鞋碼的鞋,供顧客試穿。比如,顧客要38碼的鞋,它就會給顧客送去38碼、38.5碼和37.5碼的鞋。就這樣,這家鞋店做成功了。
湯斯敦珠寶有限公司董事長沈興鐘:我是做戒指等首飾的。以前我們給顧客發去戒指后,尺寸老是不對,經常被退回來換貨。怎么解決這個問題?有些企業用一個簡單的方法,即用打了洞的紙板來試。但我們嘗試了這種方法,還是不行。后來,我們發明了網絡營銷的戒圍測量方法,并申請了專利。這種方法是,我們將5號到13號大小的戒指的工業化模具全部生產出來。當客戶要下單的時候我就寄一套模具給這位客戶,客戶試過以后告訴我們要幾號的戒指,我們就馬上郵遞過去。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