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經濟是建立在理性的合理預期基礎上,商業也是基于邏輯思維,這使我們做事變得有章法,或者能夠找到理論依據。許多人有很好的創意,卻無法將這些創意架構在商業思維模式上,這種思維模式是沒有傳統商業和電商之分的。
譬如團購這一商業模式,在傳統商業是早就有先例,但由于信息不對稱,聚客的功能無法形成,因此往往是一種營銷噱頭,無法形成穩定的商業模式。互聯網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能在更廣泛范圍傳播以及集聚消費者,并且將渠道和營銷功能合二為一了。現在有許多人不看好團購,認為過多過濫。試想一想,當當、卓越、8848這些電商最初誰看好過呢?我們必須從商業邏輯更深層次思考新的事物,而不是被表面上的一些瑕疵所蒙蔽,譬如不誠信問題存在所有時代,所有的商業形態中。
那么團購是基于什么樣的商業邏輯呢?
網絡在商業上的應用包括電子商務和廣告,無論是B2C,還是C2C,或者門戶上投放各類產品廣告,大部分還是基于第二產業的,基于某一種標準化產品在更廣泛范圍內信息和價值的傳遞。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貨物的時空大挪移是最不經濟的,是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本來北京就有的東西,因為便宜了兩塊錢,非要從上海運過來。(個人認為現在交通大堵塞,電子商務快速發展也有責任)當物流成本越來越高時,基于空間的電子商務將失去競爭優勢。
與現有電子商務形態比,團購創造的一個增量市場——第三產業、服務業的市場(因此多為餐飲、休閑等),這些小而分散、依賴于本地市場是不會去新浪、搜狐做廣告的。但是它們同樣有傳播的需求,這個市場符合消費本地化的趨勢,而且數量龐大。
團購低價策略是否能夠長久,則更不用擔心,因為它實際上將廣告和銷售捆綁在一起了,商家將低價損失部分打入了營銷成本,新店開張、新品推出、店慶促銷……在傳統商業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因此團購的產品也無窮盡。
過度競爭的問題,也無須擔憂。競爭結果既有淘汰,也有創新。這又需要有新的商業邏輯了。商業模式創新基本上遵循基本線索:
一是聚合思維:將眾多的團購網聚合在一起,傳統的批發市場不就是這樣的嗎,將同類商家集中在一起,給用戶更多的選擇。目前這樣的團購聚合平臺已經有了。
二是裂變思維:根據細分人群、細分品類裂變,譬如兒童團、媽媽團、游玩團等;
三是延展思維:譬如團購券的二次交易、代團等等;
傳統商業模式更多是縱向思維,即向產業鏈縱向思考較多。互聯網最大的優勢是縮短了產業鏈,但卻使它變寬了,我們要有更多的橫向商業思維。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