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日前發出通知,將在全國開展電子商務示范工作。進軍電子商務,似乎已成零售行業的共識,只是更多的企業還在觀望。
電子商務的誘惑無疑是巨大的。“阿里巴巴預計今年的銷售規模在3800億到4000億左右。”阿里巴巴的首席運營官衛哲介紹,這一規模大概占今年中國零售消費總額的2%左右。作為電子商務平臺,衛哲為參加十二連鎖經營協會的零售企業畫出了巨大的市場藍圖。
進軍電子商務已是行業趨勢。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對零售行業網購的調查顯示,截至今年5月,至少有31家知名零售企業開展了電子商務業務。蘇寧電器副董事長孫為民表示,“面對互聯網時代,我們需要在互聯網上的創新。”據孫為民介紹,蘇寧電器針對互聯網渠道推出易購網,給易購制定的計劃是年銷售收入10億-15億,而截至9月,蘇寧易購銷售額比上年增長400%以上,日訂單增長率達300%—500%。除了蘇寧,零售巨頭沃爾瑪此前也宣稱將進軍中國的網購市場。此外,作為上游的供應企業如寶潔、優衣庫等也紛紛推出電子商務業務。
根據易觀國際的統計數字顯示,中國網購人群數量目前已突破1.4億,2010全年網購規模將達4300億元。目前中國的網民有4.2億,大約2/3的人網齡不到3年,而用戶一般在上網3年后會成為一名網絡購物者,未來兩年將出現數以億計的新增電子商務消費者。
然而,目前連鎖行業百強企業中,很多企業對進軍電子商務仍有顧忌。連鎖經營協會的秘書長裴亮也直言,目前大多數零售企業仍將電子商務當作是新興的營銷渠道。他指出,供應商更多將電子商務作為營銷平臺,傳統零售企業作為傳統渠道仍將占優勢,但零售企業在開展電子商務時,大多有畏懼心理。
“如何介入,什么時候介入,公司目前還沒有考慮。”華潤萬家首席運營官陳碩認為,傳統企業是否選擇進入電子商務的關鍵,不是企業是否能做好電子商務,而是考慮電子商務是否對業績有貢獻作用。
針對傳統企業如何開展電子商務業務,商務部商貿司副司長王選慶建議,零售企業要積極探索建立網上銷售平臺,“把實體銷售的網絡渠道、物流優勢與電子商務的靈活便捷優勢相結合,實現門店銷售和網絡銷售的協調發展。”
有分析人士指出,雖然阿里巴巴的銷售額很大,可是企業的盈利情況并不樂觀。“對于零售企業而言,電子商務只是代表趨勢,可是目前并沒有真正成功的范本,而且企業初期介入電子商務平臺時,投入高、收益小。”
對此,衛哲稱,零售企業要想進軍電子商務,必須有堅強的意志,并有完整的構架,“在管理團隊上需要年輕化,最好與傳統零售業務分開辦公。”同時,他還建議企業在“設計、渠道、服務”三方面下工夫。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