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醞釀長達6年之久的第三方支付牌照終于發放,當日,央行對之前經過嚴格審查的電子支付企業悉數發放了“支付業務許可證”,俗稱“支付牌照”。其中,中國銀聯、支付寶、易寶支付等企業成為首批獲牌企業。自2010年6月中旬中國人民銀行正式對外公布了《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和細則以來,電子支付企業均積極提交材料申請牌照,央行通過資料審查和現場考察的方式,決定發放首批許可證。其他企業將會陸續發放,許可證的整體數量將不受限制。
支付牌照的發放使我國金融行業的支付體系將會更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要求,國內的第三方支付組織初具規模,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未來的擴展方向,對于第三方支付組織支付業務許可證的發放,將有利于行業的規范發展,也有利于我國金融支付體系的完整性建設,使其成為我國金融服務業的有機組成部分。
中國支付體系中心主任、西南財經大學經濟信息工程院張寬海博士表示,支付牌照的發放是電子支付被納入監管體系,這是歷史的必然,規范經營、風險控制和交易安全等成為行業必然經歷的一個階段。他指出,支付體系是為社會提供支付清結算服務的金融基礎體系,它支撐社會經濟活動中資金的轉移和流動。未來,電子支付領域將呈現出由銀行、銀聯、第三方支付、電信運營商等更多主體參與建設支付體系的局面,我國金融服務體系也隨之逐步完善。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獲牌之后第三方支付企業將被允許開展更多類型的業務。首批獲得牌照的中國北方地區最大的電子支付平臺——易寶支付(北京通融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CEO唐彬表示,作為率先在市場內開創行業支付,并提供完整支付解決方案的第三方支付企業,獲得牌照是易寶支付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據了解,易寶支付此次獲得許可的業務類型包括貨幣兌換、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和銀行卡收單等。
無疑,牌照的發放意味著電子支付行業的最終正名,成為金融服務業頗具創新性的有機組成部分。隨之而來的是,獲得牌照的企業將同各個商業銀行一起,獲得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平起平坐的地位,也有效降低了業務經營成本,從而獲得先發優勢,推動電子支付行業不斷向前發展。
幾年來,B2C電子商務、傳統行業電子化等給電子支付行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隨著國內第三方支付應用的滲透率在2005年以后的急速上升,第三方支付企業的定位也從簡單的資金結算平臺,發展到連接產業鏈各環節和行業上下游的多元化的資源整合平臺。
易觀國際發布的2010年網上支付行業報告顯示,銷售規模較2009年實現超過90%以上增長,在線支付仍然是增長較快的渠道之一。2010年上半年國內第三方支付市場規模達到4546億元,環比增長33%,比上年同期增長89%。據易觀預測,第三方支付市場規模年底前將輕松突破一萬億元,2012年中國互聯網在線支付市場規模可望達到1.6萬億元,在線支付規模持續保持增長。
業內分析人士表示,電子支付行業盡管整體上還處于發展的初期,但競爭已經非常激烈,未獲牌企業將承受巨大的壓力。首批得到牌照的支付寶、財付通、易寶支付等企業占據了電子支付行業80%的市場份額,隨著首批牌照的發放,多家企業已躋身“第一陣營”,呈現出寡頭效應。
易觀國際分析師張萌分析,《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和細則出臺前后,央行曾表示,牌照的發放將不受數量限制,但從首批獲得牌照的企業來看,央行更加看重電子支付企業包括經營水平、盈利能力、治理結構、風險防范等在內的“系統重要性”。未來一年的電子支付行業將面臨放量增長,同時,在截至2011年9月1日的大限之內,國內第三方支付行業有可能引發兼并整合。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首批牌照的發放,電子支付企業都將深入細分市場,積極開創新業務和新模式,在某種程度上,領先者憑借其品牌與創新優勢,在迅速拉開距離”。一位業內人士分析,從目前的態勢來看,隨著支付牌照的發放和充分的競爭,可以預見的是,支付企業將出現強者恒強的局面。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