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理財市場日趨多樣化。
一方面,頭頂中國最大第三方理財公司光環的諾亞財富(NOAH)仍在加大擴張步伐。“預計今年開到65家分公司,人數還將大力擴充。”近日,諾亞財富華南一家分公司人士透露。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0年底,諾亞財富分支機構擴展至30多家,若以此速度,今年新開機構數將是過去5年的總和。上述人士稱,目前諾亞管理近500億元資產,客戶近2萬名。
另一端,是部分地區第三方理財公司的大量虧損或倒閉。據媒體報道,去年上半年集中在佛山同華路開張的10多家第三方理財機構在去年底就壽終正寢,店主都換成了賣衣服、做餐飲的普通商戶。佛山業界稱,當地90%的第三方理財公司虧損。
“虧損或倒閉將導致投資風險提前暴露,第三方理財公司將難逃其責。”某信托公司華南總部負責人說。不過,第三方理財目前屬無監管的“灰色”地帶,投資者一旦面臨風險,第三方該承擔多大責任尚難明確,此勢必給相關行政管理部門埋下“地雷”。
隱形的銷售承諾
日前,一家第三方理財公司的華南某分公司舉行了一場產品沙龍,但宣介效果甚微。
“現場會議室擺放了10多張座位,但只有5位客戶來了,中途還走了2位。”一位在場人士說。
第三方理財冰火兩重天
該分公司正代銷的產品只有兩款,分別是“北國投泛海東風置業信托計劃”和“基石股權投資基金(暫定名)”。上述信托計劃產品期限有1年、1.5年、2年多種,年化收益率從10%-12.8%不等,還保證加息收益。為控制投資風險,信托方對項目公司股權100%控制,即泛海建設以其持有的泛海東風置業47.67%股權向北京信托提供股權質押,中國泛海以其持有的泛海東風置業5.82%股權向北京信托提供股權質押。同時,泛海建設將其持有的對泛海東風置業的應收賬款22億元向北京信托提供質押擔保,中國泛海與泛海建設實際控制人盧志強提供連帶責任。
項目所在地與北京朝陽公園僅一路之隔,“地價便宜”。據稱,項目擬募資金不超過20億元,首期募10億,第三方理財為其部分代銷,收取募集費1%,管理費另計。投資者購買門檻為100萬-5000萬元,不過先要成為會員。
一名客戶經理言之鑿鑿地表示,該信托產品安全性很高,泛海建設并非缺錢,只是需要更高效使用資金,“在未來房價下降50%時,泛海建設現金流仍十分充足”。
然而,華南某信托公司人士告訴記者,“很多產品名義上是股權類房地產信托,但事實上仍是債券類信托(因為融資方會回購),本應滿足相關資質要求,但很多信托公司協助開發商規避了。”
“萬一出現問題,客戶可對產品方提出訴訟,我們會幫助客戶爭取權益。”上述人士對一名投資客戶如此表示。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