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邊緣地帶
然而,口頭承諾仍不能打消投資者的顧慮。
目前,第三方理財行業屬于無監管的邊緣地帶,諾亞財富華南某公司一人士坦言,如果投資者欲參觀PE公司擬投的標的公司,需要與其簽署一份保密協議,否則第三方理財機構很容易被認定為“非法集資”。
華南一名律師告訴記者,判定是否屬于“非法集資”有兩個條件,一是是否經過相關部門的經營許可,二是是否向不特定對象公開募集資金。他認為第三方理財公司如不規范,勢必有非法集資嫌疑。
事實上,第三方理財公司內部諸多人士自知這一行業蘊藏風險。比如,按相關法規,不能在投資合同上明寫保本或保底收益,但客戶經理對外推介時會給出部分口頭承諾,有些即為保本承諾;此外,為了多推銷多拿傭金提成,客戶經理會夸大產品收益,減少或不予提示投資風險。
銷售業績帶來的豐厚收入是第三方理財公司鋌而走險的動力。以前述“基石股權投資基金”為例,如果此單產品成功代銷,中介收益相當可觀 募集費1%,管理費每年2% ,被當地另一第三方理財公司認為是超出行業平均水平。
而行業龍頭 諾亞財富 甚至并不滿足于只做產品銷售。一份內部資料顯示,諾亞財富在角色定位上提及“金融產品設計及篩選”。某券商近期在一份研報中透露,除了固定收益產品和私募基金,諾亞同時準備在2011年為客戶的特殊需求設計更多產品。
某銀行資深理財師提示稱,如果第三方理財公司參與了產品的設計,那么當這些產品發生虧損時,第三方理財公司理應承擔責任。但目前沒有部門監管這些公司,可能導致投資者到時投訴無門。
一名信托業中層人士認為,第三方理財公司成立和開設分支機構只需到工商部門注冊登記,從資金和人員實力上,并不具備產品設計和抗風險能力。
6月8日,諾亞財富股價跌至10.30美元,較20.62美元峰值已腰斬,按5570萬股計算,縮水約5.7億美元。股價持續下跌,或許部分反映了部分投資者對第三方理財行業的擔憂情緒。羅仕證券近期發布研報認為,監管機構對第三方理財公司的關注度在上升,對于獨立的理財公司是否要獲得經營牌照,監管仍沒有做出明確規定,可能提高行業的準入門檻,并改變現有的競爭格局。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