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公司
“亞馬遜是一家顧客公司。”亞馬遜全球銷售高級副總裁迪亞戈·帕森提尼在2011年12月的第30次北京之行時告訴記者,“我們給顧客提供最簡捷的方式,讓他們得到最好的體驗。”
迪亞戈是最有權力評價亞馬遜公司的高層之一。這個意大利人曾服務于蘋果公司13年,加盟亞馬遜已有11年。亞馬遜在長達十余年的變革中,他都參與其中。而更難得的是,作為一個身處兩家著名公司的職業經理人,迪亞戈的評語更為貼切或準確。在他看來,蘋果是一家追求極致設計的產品公司,而亞馬遜則是一家顧客公司。
在亞馬遜,權力最大的不是公司各個部門的負責人,而是客服部門。用戶有時候甚至直接把問題發給CEO貝索斯。通常,貝索斯會把這些郵件轉給相關部門,并要求查清楚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發生在去年圣誕節前的一件事情,讓迪亞戈記憶猶新。一個普通的中國客戶給貝索斯寫了一封郵件,大意是他想買一件物品,但在亞馬遜中國的網站上沒有找到。最后,他在亞馬遜的競爭對手那里找到了。
按照常理,這樣一件非常普通的小事,客服人員就可以解決。但貝索斯卻認為,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因此,他直接給主管銷售的全球副總裁Diego和主管亞馬遜中國的王漢華發來郵件,要求徹查該事。
迪亞戈和王漢華立刻安排相關團隊與這位用戶溝通,通過內部調查得知,亞馬遜網站上確實沒有該用戶需要的產品后,誠懇地進行道歉,并立即讓采購部門進行采購。事實上,過去7年,王漢華每天的工作之一就是聆聽用戶的需求。
2005年4月,王漢華辭去在摩托羅拉優厚待遇的工作職位,轉身加盟卓越亞馬遜(亞馬遜收購卓越網,邁出進入中國市場的第一步).在這轉身的當口,他也經歷了和迪亞戈相同的糾結。在王漢華的辦公室中,他向記者描述了當初加盟亞馬遜時的細節,“我接到獵頭電話時,很詫異,因為根本沒聽說過卓越。”王漢華說,“但亞馬遜很熟悉,因為我送給老婆的結婚戒指,就是在亞馬遜上購買的。”
到現在,每逢新員工入職,王漢華總會強調兩點:“在亞馬遜,沒有王總,只有漢華。另外在這里,公司由消費者說了算,而不是我。”
亞馬遜全球副總裁、亞馬遜中國運營及客服總裁劉貴國認為,公司成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是一家以客戶為中心的公司。對消費者來說,在網上購物最關注的是價格、豐富的產品以及能否按時到達。
劉貴國為了找到公司的缺陷,時常把自己當成網購一族,不但在亞馬遜網站上下單,也會在競爭對手的網站上下單,通過比較發現其中的問題。但是,他從競爭對手處經常買到有問題的產品,比如過期食品,或者買的玩具雖便宜但不耐用,讓他失望的同時也多了一份警醒。為了防止亞馬遜也出現類似問題,他更嚴厲地要求自己。如果達不要客戶的需求,就不能給用戶作出承諾。因為,“我們不想讓消費者感到失望。”
堅持顧客主導打破了縱向部門之間的隔閡,消除了地盤之爭。一位剛從諾基亞離職加入亞馬遜的員工告訴記者,他認為亞馬遜團隊合作很好,只要感興趣,就可以去其他部門了解相關信息。但在諾基亞,如果有誰敢越線,肯定是一巴掌把你給打回來。
讓消費者做主,還打破了權力上、級別上的布局。在其他公司,很多事情都是老板說了算。但在亞馬遜,普通員工也可以頂撞老板,不論是王漢華還是貝索斯,而理由僅僅是只要員工認為“我如果是消費者,我會這樣做!”
無法復制的優勢
亞馬遜網站的架構在全球保持一致,是為了讓世界各國的消費者即使在異鄉,也能保證在不熟悉當地語言的基礎上,能輕松在亞馬遜上購物。在最近的中國之行中,迪亞戈為驗證這一點,偷偷地在亞馬遜中國網站上下了一張訂單,結果,第二天上午10點,快遞就將他購買的洗發水送到了酒店。
迪亞戈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因為他完全不懂中文,僅得益于網站界面基本一致,他連蒙帶猜地搞定了這事。
但這些細節背后需要強大的技術支撐,經常網購的消費者會發現,國內的一些電子商務網站雖然接受信用卡支付,但支付環節很多是發生在網站之外的,銀行與網站沒有完全銜接。而在亞馬遜網站上,所有的交易都發生在網站上。
仔細觀察會發現,亞馬遜隱藏著一套強大的技術。作為亞馬遜獨具特色的零售、供應鏈或是倉儲物流等業務系統,都是貝索斯口中“智慧、充滿激情、勤奮”的工程師們研發出來的,這些讓其他高科技公司艷羨的IT系統,支撐著這個龐大的商業帝國有條不紊地高速運轉,亞馬遜由此連續4年蟬聯《商業周刊》全球IT企業100強榜首。
在位于美國鳳凰城亞馬遜面積為60萬平方英尺(相當于6萬平方米)、編號為PHX3號小件商品倉庫中,傳送帶加起來超過6英里,每天能夠發送數十萬份訂單。在高峰期,能向各地發送近千萬份訂單。
而處理這些訂單的,正是亞馬遜引以為豪的IT系統。記者曾在亞馬遜中國的亦莊物流中心就體驗過這一系統,并深感神奇。對于每一件入庫的商品,工人們都將其就近隨機地擺放在貨架上,他們會用手持設備先掃進入貨架的商品條形碼,然后再掃一下貨架的編碼,系統會自動記住貨物的位置。有時,你會發現奇怪的一幕,幾本書和玩具放在一起,杯子里塞著一條毛巾……這樣的優勢是可以節省倉儲空間。而接到訂單后,工作人員們會先掃描訂單,然后根據系統自動匹配的路徑就近取貨。
在亞馬遜精密計算的倉儲物流系統下,工作人員僅僅是系統的執行者,而非操作者。比如在包裝臺,工人只需拿起商品對著掃描槍一掃,系統會根據這件商品的尺寸、重量,算出所需的包裝盒大小,工人們要做的僅僅是按照系統建議去拿出包裝盒。
基于強大的技術支撐,亞馬遜還推出了很多用戶喜歡的服務。比如,它在西雅圖推出了Amazon Fresh的超市類服務,當地用戶可以在下訂單的第二天早上收到新鮮的牛奶、蔬果。而在日本和法國,亞馬遜將倉儲物流服務與LBS結合起來,用戶可以通過手機或無線設備中輸入所在地信息,利用終端設備GPS定位尋找距離最近的送貨點,甚至可以將商品送到離顧客最近的7-11便利店,讓客戶去那里提貨。因為系統也可以看到顧客的位置,亞馬遜可以據此提供就近的服務。
亞馬遜的成功,讓國內電商企業心癢癢,但亞馬遜的技術以及CEO的魅力給每一個模仿者設下了一道難以逾越的屏障。
第三章 馬拉松式的較量
一個具有商業遠見的CEO,一家以顧客為中心的互聯網企業,再加上一套對手無法復制的技術,這樣的公司沒有道理不成功。但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進入中國7年的亞馬遜在中國市場面臨多種挑戰。
中國互聯網市場,一直是國外互聯網巨頭的葬身之地,谷歌、雅虎、eBay都曾在中國遭遇滑鐵盧。亞馬遜中國能否解開這個海外互聯網公司入華水土不服的難題?
任重道遠
2011年10月27日,亞馬遜宣布將 “卓越亞馬遜”改名為“亞馬遜中國”,并啟動短域名“Z.CN”.迄今亞馬遜還在中國新建了總面積近50萬平方米的11大運營中心,2012年將繼續擴張,在中國的運營總面積將至少翻倍。去掉“卓越”,意味著這家公司將迎來一個全新的時代。
2004年8月19日,亞馬遜以7500萬美元收購雷軍和陳年創辦的卓越網,進軍中國市場。7年來,亞馬遜中國雖然聲望不及國內某些電商企業,但市場份額一直保持在前三位。相比競爭對手京東商城、當當網以及凡客丑聞頻出,亞馬遜中國則干凈得多。
“張揚不是亞馬遜的特色。” 王漢華說,“我剛接手時,亞馬遜只是一個網上書店,主要做圖書、音像、CD等產品。今天我們的產品涵蓋28大類,消費者可購買的產品超過500萬種,已經成為大型綜合類商城,完成了華麗轉身。”
事實上,亞馬遜從當初的四五種產品品類發展成今天的綜合商城,與亞馬遜中國團隊的努力分不開。楊明是亞馬遜中國負責業務高管中唯一一位女性,主管亞馬遜中國的快銷品業務。畢業于清華大學的她曾立志成為一名記者,2005年7月,因機緣巧合進入亞馬遜中國。楊明擁有清華大學固體力學工程學士和碩士學位,以及圣塔克拉拉大學計算機工程碩士學位。
楊明加入亞馬遜時負責技術,當時只有7萬種商品,其中5萬種是圖書,2萬種音像類產品。后來,楊明主動請纓,擔任起了業務拓展部的工作,同時監管目錄管理等工作。2009年,亞馬遜零售部門有新的機會,楊明借機走入了亞馬遜的前端零售業務,負責個護健康和化妝品兩條線。并于2010年新建了母嬰和玩具業務。
現在,她負責的快速消費品線包括了美容化妝、個護健康、母嬰,玩具、食品五大類,成為亞馬遜中國增長最快的業務之一。其中,化妝品業務產品已經擴展到3萬多種,比其他B2C的企業都多。玩具的種類也達到18000多個,而其他的B2C企業基本只有一萬左右。
亞馬遜中國另一塊增長迅猛的業務是3C數碼和家用家居產品。馬遜中國副總裁張建富負責家用家居產品業務。這個畢業于人民大學國際金融專業,并在美國西雅圖城市大學獲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的職業經理人,曾是家樂福和國美集團鵬潤電器的得力干將。
2008年3月加入亞馬遜中國,逐步將亞馬遜中國家用家電業務從最初單一的小家電產品,拓展到涵蓋電視音響、大家電、小家電及廚房用品、家居用品,以及家居裝修用品的五大類全品類產品線。其中, 2009年上線的家居裝修頻道,已成為目前B2C行業中選品最多、最豐富的裝修建材零售商。
對于亞馬遜中國團隊取得的這一成績,迪亞戈的評價是中國管理團隊在7年的時間里成熟了許多,進步了很多。最讓他驚喜的是,中國團隊會把全球的東西與本地的需求結合起來,為消費者提供一流的客戶服務。
但在亞馬遜中國管理團隊看來,亞馬遜在中國剛剛起步,遠未到達成功的彼岸。目前,中國電子商務僅占整個零售市場總額的3%-4%,亞馬遜在這一市場的成長空間十分巨大。
最大的挑戰是自身
亞馬遜可能是樹敵最多的公司,它的每一次進入,都會給自己帶來一批新的對手。在自己的財報中,亞馬遜將自己的競爭對手足足列出了6組。與亞馬遜打過官司的企業有沃爾瑪、聯邦快遞及玩具反斗城等公司,而涉及直接競爭的對手則更為龐雜,最近加入這一名單的對手是蘋果。亞馬遜在平板電腦領域發力,蘋果CEO已將其視為最大的威脅者。
在全世界,相信你再也找不出另一家在各個行業與如此多“敵人”作戰的公司。特別是在中國市場上,它面臨如豺狼一般的國內電商企業的競爭。
艾瑞咨詢的數據顯示,2011年第二季度,亞馬遜在中國B2C電子商務市場排名第三,占2.4%的市場份額,排名前二位的分別是淘寶商城(48.5%)和京東商城(18.1%).從增長速度上來說,淘寶商城、京東商城等中國本土B2C企業要快于亞馬遜中國,如京東商城保持著300%的年增長率。
“我們不在乎競爭對手干什么。” 亞馬遜中國運營及客戶總裁劉貴國說,“我們只關心能否給消費者最好的購物體驗。”在他看來,亞馬遜已經向華爾街證明了其有從長遠投資中獲益的能力,中國業務爆發只是時間問題。
亞馬遜中國未來遭遇的挑戰主要體現在成本和人才方面,目前中國的房地產、運輸、人力成本都在不斷攀升,這是亞馬遜沒法控制的。但與對手相比,亞馬遜能通過強大的供應鏈管理,進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生產力。
“不管是零售巨頭沃爾瑪還是百思買,亞馬遜相比它們都確立了優勢,我們的挑戰來自于自己。”王漢華說,“要比競爭對手更快地發覺消費者的需求,更早地預測到消費趨勢,這就需要亞馬遜細心去研究,去發掘。”而亞馬遜中國女性高管楊明則認為,部分用戶對亞馬遜的認知還局限于圖書,要讓他們認知到亞馬遜什么都賣還需要時間。
“電子商務是一場馬拉松,究竟誰能笑到最后,需要長期地堅持。”張建富說,“在這當中,資金是投到營銷宣傳廣告上,還是投到物流營運基礎設施上?不同的選擇,結果完全不一樣。但更重要的是,誰最終能贏得顧客,就會贏得這個市場,并跑到最后。”
現在,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無數電商企業都在試圖復制亞馬遜的模式。但很多只是學到了外表,而無法學到內在的關鍵之處,原因在于無法真正站在客戶的角度去從事運營。
有消費者向本刊爆料,他最近在國內某電商網站上購買一臺電腦,結果發現規格不對,花了半天才在網站的角落里找到客戶電話,而客服說,“如果是貨到付款,就不能退貨。”這句話讓他如墜冰窟。
與eBay、雅虎以及谷歌在中國敗北相比,亞馬遜在朝著既定的軌道健康運行。王漢華認為,公司理念決定公司命運,亞馬遜奉行“全球模式,本地創新”.中國是亞馬遜第一個建立自有配送團隊的國家。亞馬遜中國也是第一個為國內消費者推出移動POS機服務、下單前察看配送時間以及預約送貨(目前限于北京)等創新的電商企業。
對于外資互聯網企業在華水土不服,貝索斯風趣地表示:“他們的工作讓美國老板滿意,而我們是讓中國的消費者滿意,所以不存在這個問題。” 每一次購物都能讓消費者滿意,經過長期培養后,口碑效應就會出來。
現在,它距離這一目標已越來越近。事實上,按照亞馬遜的進化路徑和現在的規模,似乎沒有對手能阻止它前進的步伐。現在,業界更感興趣的是,它接下來會給用戶帶來什么樣的驚喜?而這需要貝索斯去思考并加以解決。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