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匯豐銀行代理商
外國洋行剛進入中國做生意時,語言不通,人生地不熟,要擴大業務必借重當地華人,這就是洋買辦,也就是代理商。洋買辦往往是以獨立商人的身份與外國洋行合作,必須向洋行繳納一筆保證金,擔保生意虧損時,以賠償洋行的損失。同時,他們也享有生意的收入分成。成為洋行買辦以后,為了自身的利益,買辦們除了結交官府人脈,也需要編織層層的社會關系網和復雜的金錢網絡,疏通著種種富貴與利益的渠道。他們的前臺是商場,后臺是洋場,舞臺是官場。正是通過他們,外國資本和外國商品涌向了中國的大城小鎮,外國的利益綁架了中國的權貴精英。
席正甫,匯豐銀行大買辦,上海道臺袁樹勛的結拜兄弟,也是李鴻章、左宗棠、盛宣懷和胡雪巖錢袋子。1838年,席正甫出生于蘇州洞庭東山的一戶大戶人家。1857年太平軍戰事爆發后,席正甫從蘇州來到上海,在同鄉所設小錢莊當學徒。1860年他自開了一家錢莊,1866年當上了英商匯豐銀行的跑街,也就是客戶經理。席正甫只在老家東山鄉下讀過幾年私塾,他的崛起是因為他善于經營中洋人脈和官商人脈。
1874年,席正甫代表匯豐銀行買辦王槐山與清政府商談福建海防借款事宜,最后,匯豐銀行以比當時高得多的利息,達成清政府鹽稅擔保借款200萬兩,借款期為10年。這筆貸款開創了匯豐銀行政治貸款的先例,將匯豐銀行從財務窘境中解脫了出來,也使席正甫從此得勢,既當上了匯豐銀行買辦,又受到清朝大臣李鴻章和左宗棠等的賞識。為了持續獲得巨額貸款,李鴻章特意上書朝廷,替他保薦官職,席正甫接受了二品銜紅頂花翎。在16年間,清政府向匯豐銀行借款17筆,絕大多數是由席正甫一手經辦。由于席正甫掌管了匯豐銀行借款的簽字蓋章權,成為當時銀錢業的大紅人,幾乎所有的錢莊都要求他加入股本。當時外商在上海開設的大小銀行34家,其中17家由席氏家族擔任買辦,占據了上海金融界的半壁江山。
4、匯豐銀行富豪客戶
匯豐銀行每進入一個國家后,都會先做10%最富人群的理財。當客戶的財富達到一定額度,匯豐就會為其提供特別的理財服務,例如設立基金,以保障其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的生活。同時,匯豐還幫助客戶的子女制定生涯規劃。例如是否進入名校讀書、是否創辦公司、創辦什么公司等等,匯豐都會為其進行評估和設計。這樣的服務模式使得客戶和客戶的后代與匯豐銀行就結成了利益共同體。另外,成為匯豐富豪客戶就等于進入上流社會,可以迅速形成戰略人脈。
提供五項貴賓客戶服務。匯豐銀行針對貴賓客戶,采取的是一個客戶經理配一位客戶,即 “一對一”的客戶經理服務形式。匯豐的客戶經理主要為貴賓客戶提供五項服務——授信業務、理財設計、顧問建議、咨詢項目和其他項服務。匯豐一對一客戶服務的背后,包含了團隊的支持,如產品團隊、技術團隊等。
保持與客戶的持續聯系。為了獲得客戶的忠誠,匯豐銀行選派最好的員工加強與客戶的聯系;并通過各種活動,和客戶進行交流。例如,匯豐銀行為了加強與客戶的聯系,經常為客戶舉辦招待酒會、宴會、邀請少數大客戶周末去參加活動,觀看演出、運動會等。匯豐甚至將反映客戶生活方式、態度、興趣等個性化數據放入數據庫,通過多維的信息重疊來確定目標客戶群。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