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模式路在何方?
正如創業導師布蘭克所說,商業模式很重要!有好的商業模式的話,在用戶規模還比較小的時候,就能有點收入,這讓投資者們看到希望,讓員工感覺有前途。賺小錢也是錢,總比不賺光燒錢好!用戶規模可遇而不可求,商業模式可試而不可緩。想等著有了用戶規模再考慮商業模式,有時候可能為時已晚,想亡羊補牢都不成。
廣告?移動閱讀的商業模式,傳統banner廣告、圖片類硬廣不盡然一定能成功,這是限于屏幕大小、使用習慣的特殊性,不再多說。還有一種是廣告即資訊,即軟廣告,這要靠精準投放。現市面上看有兩種模式:一是個性化精準投放,如同新浪微博現在已上線的“粉絲通”;二是分類廣告,專門開辟專門的廣告區域,投放分類信息。這方面其實可以和分類信息網站(如趕集、58)合作,也可以如搜狐新聞客戶端,引入生活、休閑類的商業合作欄目,或許是一條好路子。
轉移用戶至有盈利模式的產品也是一個方向,這方面扎客嘗試過。在蘑菇街、美麗說這樣電商導購類產品火了之后,去年年中,扎客推出了“櫥窗”APP,可惜還沒撲騰幾下就悄無聲息了。鮮果聯播的規劃版圖中也有鮮果音樂、鮮果視頻之類的設想,不過僅僅是設想而已。這個模式對用戶規模的要求太高,沒有上億的用戶規模,談何轉移用戶?以當前移動閱讀類APP的市場競爭格局和用戶需求規模,這種模式成功的希望不大。
付費閱讀?用戶愿不愿意為內容付費,除了內容得足夠好外,還得要求內容是獨家發布。如果用戶能從免費的渠道獲得同樣的信息,并且夠快夠完整,那何必要花錢。這又涉及到建立媒體平臺的問題,和互聯網巨頭們相比,獨立移動閱讀創業者們優勢和希望也不大。
前段時間寫了篇《微博微信是新浪騰訊們自掘墳墓之舉?》,被罵得好慘,以致于郁郁寡歡了兩個星期沒緩過來。不管是不是自掘墳墓,我也堅信移動互聯網對互聯網的顛覆趨勢是潮流所向,關鍵要看何時能探索出一條移動互聯網盈利模式的康莊大道,這條道要足夠大。
移動閱讀的前景,特別是獨立移動閱讀APP創業者們的前景,跟幾類移動應用相比,從現在看情況更糟糕。與社交類APP比,用戶黏性要差一些,用戶規模要小一些;與工具類APP比,競爭壓力要大得多;與游戲類、實用類APP比,盈利模式要暗淡許多。
也許,在VC們的逼迫下,今年將是移動閱讀創業者們的最后一搏,生存還是死亡,就看能否挺得年底這道鬼門關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