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硅谷天使投資人的群體中,有這樣一批投資人,他們不僅僅是初創企業的“出資財神爺”,而且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幫助創業者創業,實際上扮演了“創業導師”的角色。
這些“創業導師”并不神秘,他們共同的特點是從成功的科技創業者轉化而來。例如蘋果的天使投資人邁克•馬庫拉曾是英特爾的早期創始員工;谷歌的天使投資人是升陽微系統(SUN)的聯合創始人安迪•貝托爾斯海姆(Andy Bechtolsheim);第一個給Facebook進行投資的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則是LinkedIn的創始人。這不是偶然或者巧合,從創業者向投資人的轉變本身就是硅谷地區最重要的創新循環的一部分,使得在實踐中積累的寶貴創業經驗不因創業者的成功“退休”而流失,得以薪盡火傳。他們主要發揮了以下作用: 作為“創業導師”的天使投資人幫助初創企業進行技術路線選擇。高技術初創企業的創始人一般是帶著原創性的技術進行創業的。這些技術與滿足市場需求還有很長的距離,創業者還要進行大量的開發工作。而在這個過程中,有技術創業經驗的天使投資人能夠從市場和技術兩方面出發給予建議,幫助初創企業找到最合適的技術路線。
作為“創業導師”的天使投資人能夠為企業提供經營管理建議,幫助塑造企業文化。作為“創業導師”的天使投資人推動初創企業形成商業模式。事實上,改變世界的大公司在初創時尋找商業模式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無論是思科、英特爾,還是谷歌、Facebook,都是在創業后好多年才逐漸摸索出了一套成功的商業模式。但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有來自天使投資人的“第一推動”。
作為“創業導師”的天使投資人可以為初創企業提供廣泛的人脈和商譽。初創企業往往除了技術之外,缺乏基本的“信用”和認知度。而成功天使投資人的聲譽和經驗本身就成為引導市場判斷初創企業的最重要信號,這也是天使投資人所注入的遠比投資更重要的無形資產。同時,成功的天使投資人也會積極地在其人脈網絡當中推廣他們所投資的企業或創業團隊,這實際上也是為許多年輕的創業者們搭建了一條拓展企業人脈網絡的捷徑。
成功的天使投資也為創業導師帶來了驚人的收益。一般來說,天使投資的風險最高,據統計,大多數天使投資的收益慘淡。但隨著這些創業導師的經驗增長,見識更廣泛,所投資企業的成功率一路飆升。例如,在康威做天使投資12年中,投資項目逾500個,其中包括重量級的谷歌、Facebook、Twitter等。其在1997—2001年間項目的失敗率是77%,2002年之后的失敗率是40%,系列創業者的創業成功率是66%。 如果說廣泛的天使投資是硅谷創業活動踴躍的社會基礎的話,那么天使投資群體中的少數創業導師,則是硅谷奇跡的助產士。
本文摘自由王德祿、趙慕蘭等人撰寫,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硅谷中關村人脈網絡》第二章第二節第三目。 本書作者是中關村發展的親歷者和長期研究者,為大家揭示了中關村崛起背后的秘密——不是copy硅谷,而是建立人脈;本書亦總結了在硅谷和中關村兩地跨區域創業成功案例的共同點,指出創業成功的第一要素也是人脈網絡。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