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藝創業者
【創業網Cye.com.cn】很多手工巧克力作坊的創始人,包括米米•維勒在內,最初的動力都是出于對巧克力,而不是對商業的熱愛。維勒辭掉干了25年的社工工作,在密歇根州艾姆派爾創辦了一家巧克力店,名字叫雜貨商老板的女兒(Grocer's Daughter)。她有很多定期光顧的老客戶,有些人來免費幫忙,也有些人成了店里的雇員。
她說:“很多人不求回報,慷慨相助。”她把這些朋友編成“巧克力品嘗團”,其中有個人說服她將這家租來的鋪子涂成亮綠色。這些朋友還幫助她聯系到了第一個批發客戶——Zingerman's Delicatessen。
維勒的店一周營業七天。去年,店里的銷售額增長了40%。維勒在店里種了很多花草,有薰衣草、羅勒、迷迭香和薄荷,這些都會成為巧克力中的配料。維勒說,雜貨商的女兒會雇傭一些“非常有創意的巧克力制造者”,其中有些只有十幾歲。他們最初只是店里的顧客,后來卻變成了員工。他們發明了一種香辣巧克力包裹的腌肉,還在巧克力中嘗試加入茶葉。維勒說:“人們通常來店里都會問:‘這個星期又有什么新花樣?’”
巧克力品鑒師
高迪瓦巧克力(Godiva)雇傭了數百名員工生產、銷售巧克力。但公司最難招聘到合適人才的崗位是感官技術專家(sensory technologists)——也就是“那些能夠區分不錯的巧克力和極好的巧克力之間的差別的人,”高迪瓦全球資深研究和品質副總裁韋恩•普格利亞說。這些技術專家需要能察言觀色,從消費者試吃巧克力的反應中捕捉信息。他們需要掌握消費者對一款新巧克力的外觀感受、包裝拆開的難易、在口中多快融化。他們同時還要了解不同地區之間的偏好差異,普格利亞指出,例如歐洲人吃的巧克力必須更醇厚,甜度較低,比美國的巧克力有更豐滿的可可口感。“這份工作需要很高的天分,”他補充說。“高迪瓦認為巧克力是‘食品和時尚的綜合體’。”
可可種植農夫
大部分的可可農夫都在第三世界國家,例如多米尼加、厄瓜多爾、巴西、加納和馬來西亞。不過在過去15年里,有一些可可種植園也進入了夏威夷,還有專家認為在波多黎各也能種植可可。可可種植是一項勞動力密集型的工作,可可果必須逐一采摘,因為它們不是同時成熟的。不過,對于巧克力愛好者來說,在可可莊園里工作幾個月,是職業生涯很好的一個開端。資深巧克力從業人士稱,這項工作能讓人了解到巧克力制造的最源頭,也能將你引向巧克力制造的其他環節。
巧克力雕刻家
他們將成堆的巧克力變成沙灘上的感恩節兔子、美麗的白巧克力蘭花、微縮的巧克力房子和摩天大樓。他們的作品點綴著婚禮蛋糕、慈善晚宴和奢華的商業活動。有些巧克力藝術家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和聲譽,還有一些則默默無聞地工作著。他們大部分為糕餅店或巧克力店工作。因為市場對巧克力雕刻的需求不是很旺盛,也并非必須,所以他們很多只是兼職工作。不過,最頂尖的巧克力雕刻家可以去全球參加競賽,出席各種重大典禮,他們的職業道路和明星廚師差不多。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