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網Cye.com.cn】國稅總局正處在漩渦的中心,左右為難。
2月22日有知情者向記者透露:“跨國化工巨頭們與國稅總局的協商并不理想,前者正在評估事態發展對企業經營、可能造成的影響。”
春節前,以巴斯夫為首的跨國化工巨頭專程赴京,找國稅總局要說法。一切矛盾起因于去年11月6日國稅總局下發的《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消費稅有關政策問題的公告》(47號文)。文件要求從2013年1月1日起,各地國稅局對所有以原油或其他原料生產加工的液態狀(瀝青除外)產品,均征收成品油消費稅。
上述知情者稱:“為了堵住成品油消費稅的征收漏洞,國稅總局決定對所有液體化工品都征收消費稅。因為僅2012年成品油消費稅偷漏稅金額即達70億元左右。”
隨即,國內石油化工業整體陷入不安中。有媒體報道稱,巴斯夫甚至將為此每年多支出5億元稅金。征稅消息一出,大批化工企業迅速開始減產,甚至停產。因此,巴斯夫等企業上京請命,希望國稅總局在正式擴征成品油消費稅時,能夠對化工品實施免征,“化工品并不進入成品油消費領域,一旦遭遇成品油消費稅擴征,是屬于被錯殺的。”
巴斯夫等認為,成品油消費稅擴征實施“一刀切”,將令歐盟在華相關化工企業遭受重創。即便“47號文”中有關于免稅產品的條款,但由于國內石化產品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建立并不健全,免稅條款不具備可操作性。
外資化工巨頭們希望國稅總局能夠列明哪些石化產品需征稅,哪些可以免征,以便這些企業能夠按圖索驥,調整自己未來的企業發展規劃。
不過,巴斯夫等企業并未向記者完整陳述他們的想法,僅表示正在評估事態發展對公司的影響。巴斯夫官方聲明表示:目前相關稅收法律只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對成品油征收消費稅,對化工產品不征收消費稅。“據我們了解,后續可能會有補充性的法規出臺,等出臺后我們再作出評估。”
據本報記者了解,目前,地方有關部門尚沒有完全按文件要求開始征收消費稅。上述知情者透露:“山東省國稅局總局甚至出臺《關于成品油消費稅管理問題的公告》(10號文),希望能令當地部分受影響化工企業規避47號文的沖擊,但國稅總局并不認可這種做法。”
目前,國稅總局已開始擬定“47號文”的征收細則,預計兩會后將頒布實施。
集體申訴
歐盟商會組織跨國化工企業赴國稅總局申訴,但未見成果
此次赴京找國稅總局“討說法”的跨國化工巨頭隊伍龐大,它們以歐盟商會的名義向國稅總局申訴了要求免稅的理由,國稅總局方面也派出了以一位司局級官員為首的團隊出面接待。
上述知情者透露,巴斯夫內部負責稅務的官員是此次歐盟商會代表團的領頭人。他向國稅總局表示稱,成品油消費稅擴征將對歐盟駐華化工企業造成巨大影響,而這不是企業應該承擔的稅負。
“這些企業的產品基本都是工程塑料、化工化纖、清潔能源等下游產品的原料,雖然和調和成品油一樣,都是以原油為原料的,但這些產品并不進入成品油消費領域,因此不該被征收消費稅。”上述知情者透露。
“47號文”中有部分免稅條款,同意符合國家標準或石油化工行業標準的相應規定(包括名稱、型號和質量標準等與相應標準一致)的產品可以免稅。但石化產業鏈綿長,覆蓋上下游數萬種產品,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體系建立并不完善,大部分化工產品不在免稅名單上。
不僅是跨國公司,國內企業也將受到此次消費稅擴征的影響。山東化工企業負責人王軍(化名)就明確告訴記者,它們的產品是通過深度加工原油副產品生產芳構化和烷基化成品油。“過去掙的就是少繳納的成品油消費稅,如果擴大征稅范圍,那么公司只有停產。在山東不止我們一家,將關系到幾十家企業、十余萬員工的生存。”
石化三巨頭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同樣是成品油消費稅擴征的主要對象,其承擔的資金甚至比跨國公司們更高。
這些石油央企的產品覆蓋了煉化領域,中石油、中石化不但是乙烯、聚乙烯等上游液體石化原料在國內僅有的供貨商,而且還是丙烯、橡塑等大宗化工產品在國內市場中的主要供應者。中海油甚至一度還是山東地煉企業最主要的燃料油供應商。
“一旦成品油消費稅擴征,那么它們的化工業務將面臨巨額的消費稅,最終它們將不得不改變產品結構,盡可能實現產品的內部消化,從而加劇國內化工原料市場的緊張程度。”中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高層坦言。
到目前為止,國稅總局并未改變擴征初衷。“接待企業申訴團的那位司長明確表示,成品油消費稅擴大征收范圍,是從國家整體經濟形勢考慮,企業應服從國家的整體需要。”上述知情者向記者轉述稱。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