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征70億元
現行成品油消費稅制度存巨大漏洞,國稅總局震怒
國稅總局的堅持也有其不得已的苦衷。
自成品油消費稅開征以來,不法商人花樣百出偷逃稅款。高爾化學等多家跨國公司先以化工用油、動力煤油等名義大量進口非標號成品油,再將這些成品油與煉油廠出產的標號成品油進行調和,從而獲取暴利(詳見本報2011年3月《兩跨國巨頭涉嫌近十年最大石油走私案》)。
2011年后,隨著進口環節打擊力度的擴大,一些國內廠家又開始在深度加工化工品上下功夫。它們從上游煉化企業采購混合芳烴、液化石油氣、MTBE(甲基叔丁基醚)等化工原料,通過深度加工,即可以生產芳構化、烷基化成品油。
息旺能源分析師廖凱舜說:“這些油品有的甚至不需要與標號成品油進行調和,直接就可以當做成品油進行銷售,卻完全不需要繳納任何消費稅,因此其價格也比標號成品油每噸低300元以上,相關廠商大獲其利!
據息旺能源測算,僅2012年國內調和油總銷量達1200萬噸以上,其中包括至少300萬噸以進口混合芳烴生產的調和油,以及至少150萬噸國內廠家生產的芳構化、烷基化成品油,還有很多非標號汽油。
這些成品油主要是汽油,都是以化工品進行納稅申報,多數沒有繳納每噸1388元的成品油消費稅。僅以一半產品未全額繳稅計算,2012年國內偷逃成品油消費稅總額也高達70億元以上,實際逃稅金額可能更高。
對此說法,國稅總局有關部門未予回應,但包括中石油、中石化在內的多個權威機構未予否認。
1月28日,國家發改委公布2012年中國成品油表觀消費量為2.5080億噸,其中汽油8684萬噸,柴油1.6972億噸。若息旺能源數據無誤,那么2012年國內逾1/8的汽油無疑是偷稅銷售的。
成品油消費稅設立的初衷是為實現“費改稅”,以成品油消費稅為替代,取消公路養路費、航道養護費、公路運輸管理費、公路客貨運附加費、水路運輸管理費、水運客貨運附加費等六項收費。然而現在卻有千萬噸成品油銷售未繳稅,數十億元成品油消費稅收流失。【創業網Cye.com.cn】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